归雁洛阳边

就不说《洛神赋》;

就不说“洛阳纸贵”;

就不说“定鼎中原”;

就不说“十三朝古都”;

就不说“洛阳牡丹甲天下”……

只想说,因为一句诗,而去一座城,洛阳……

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

曾是洛阳花下客,野芳虽晚不须嗟。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龙门石窟
鲤鱼跃龙门

洛阳四郊山水之胜,龙门首焉。

武则天捐资、按武则天形象塑造的卢舍那大佛

伊水突然转身时,卢舍那的右眼

落下一粒武周朝的沙

九朝地基在牡丹根部,交换青铜密钥

而残缺的碑文里

正有新的造像,用月光錾刻自己

---“看哪,这盛唐的伤口,多像未拆封的长安”

老舍说:我觉得最好听的地名儿是洛阳。

这是我第一次来洛阳。

牡丹山药乳酪

碗中牡丹花样的乳酪,从哪个花瓣吃都觉可惜,都下不了手。

看着看着,这朵花原来开在树上的样子,后来折枝在手的样子,再到了簪花仕女发髻上的样子,最后一瓣一瓣凋落的样子……竟让我对着眼前这个碗,呆呆地想了一圈。

看着看着,这朵花好像动了起来,晃晃地,莫非荡漾不成?如水波中的倒影……

……看得眼花了。

你怎么不吃?好吃的。

来到有“中国第一寺”之称的白马寺。

白马驮经东土来,千年古刹映苍苔。

洛阳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即公元68年,是中国佛教史上第一座官办寺院,被誉为“释源”,即佛教发源地;被誉为“祖庭”,即祖师庭院。标志着佛教正式传入中国。

其起源与“永平求法”密切相关。

永平七年,即公元64年,汉明帝刘庄夜梦身披金光之人西来,经臣下解梦为西方佛陀之兆,便派遣蔡愔、秦景等十余人赴天竺求法。使团在大月氏,即今阿富汗一带,遇天竺高僧摄摩腾与竺法兰,遂邀其至汉地传教。两年后,一行人以白马驮载佛经、佛像抵达洛阳。暂住在主管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永平十一年,汉明帝敕命在洛阳雍门西侧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之功,僧院得名“白马寺”。沿用官署鸿胪寺的“寺”字,开创中国寺院命名传统。

也就是说,在有白马寺之前,寺院没有“寺”这个名称,那叫什么呢?

叫“兰若”或“精舍”。

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前,中国的建筑并没有专门的宗教场所名称。最初的“寺”是指官署,如大理寺、太常寺等,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东汉时期佛教的传入,为了适应佛教需要,佛教寺院也开始使用“寺”。白马寺的创建标志着“寺”这一名称在佛教场所中的正式使用。

天竺高僧此间所译《四十二章经》,成为中国第一部汉译佛经,奠定了中国佛教的基础。

佛教经典《四十二章经》共一卷,其精髓可概括为“离欲修心、因果业报、中道智慧”的核心思想,通过佛说四十二段语录,系统阐述了佛教修行的纲领,达到内心清净与觉悟的境界。

白马寺现存建筑以明清风格为主,中轴线分布山门、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等。

清凉台为汉明帝读书处,后成为译经场所,现存毗卢阁藏有《四十二章经》译本。

国际佛殿区。

泰国、印度、缅甸政府相继出资于白马寺建造佛殿,使之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中、印、缅、泰四国风格佛殿的国际化寺院。

泰国佛殿仿曼谷金山寺,印度殿还原桑奇大塔,缅甸金塔复刻仰光大金塔……展现多元佛教艺术。

2025—05—14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 历史溯源:1900年的佛光传承 洛阳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公元68年),是中国第一座官办佛教寺院,被誉为...
    lostcherry2020阅读 1,085评论 0 1
  • 上周末去了趟洛阳。 时隔七年半,我再次来到了神都。 记得上次来洛阳,还是我大二时候,那年和舍友马雷、文君、刘岩一起...
    _浅墨_阅读 3,904评论 13 5
  • 中国的第一古刹,佛教传入中国以后建立的第一座寺庙,被誉为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 向检票口的工作人员出示我的...
    红舟舟阅读 3,982评论 0 0
  • 虽然距离白马寺,只有几十公里远,但白马寺还真没去过,今天终于驱车前往,心中还是有点小激动。坐在副驾驶座上,...
    过好每一天lhx阅读 2,839评论 0 6
  • 第二站去白马寺。白马寺始建于东汉,是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建造的第一座官办寺院,是中国、越南、朝鲜、日本及...
    阿理理阅读 1,085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