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赣南日报发文一篇

赣南日报电子版


在一个古镇生活

  在一个古镇上生活了25年,关于它的每一条街巷,我都了如指掌。常年生活在古镇上的人,好像一些年代并不久远的小巷子。

  作为一个千年古镇,过去的岁月早已被编撰在一本陈旧的地方志中。低矮的祖屋和生僻的俚语,成为一辈人剪不断的乡愁。从我记事起,硬松木和泥砖搭建的屋子就不住人了。听说那样的房子冬暖夏凉,这还是从老一辈口中得知。每年,晒干的柴草,我们都往祖屋里搬,过时的农耕工具,像犁耙、镰刀、打谷机,也都堆放在祖屋幽暗的角落中。一直到祖屋拆除,都没有再派上用场。

  我父亲在古镇上生活了一辈子,除了年轻时外出打工的几年,就再也没有离开过这个小镇了。和其他古镇一样,我们生活的古镇,有恬静的小桥流水,典雅的赣派建筑,恢宏的姓氏祠堂。对于这个古镇的认识,还是父亲骑车载着我,一条街一条街摸索出来的。很多时候,他都会带我去古镇上转转。

  穿镇而过的江水,作为上犹江的一条支流,好像一封写给远方的长信。沿街的店铺为这个小镇增添了浓郁的烟火气。比如传统小吃,嗦粉、烫皮、黄泥米冻,每一样都是舌尖上的乡愁。我和父亲找了个空位,叫了两份烫皮。时间已经是深冬了,栾树,紫荆,刺槐,全都换了一种颜色。大雪还没有来,街上依旧熙攘,川流不息的小巷子,青砖黛瓦,弹奏起一首尚未填词的民谣。我的父亲不善言辞,只是喊我“趁热吃”。两份烫皮,既解了我们的馋,也填饱了我们的胃。江上飘零的风景,倒是无心观赏了。

  再往小巷子里面去,砖厂和船只都废弃了。锈迹斑斑的铁屑蛰伏在葳蕤的蒿草中。对于我父亲而言,这恍如昨日。在我求学时,每个礼拜天下午,父亲都要拜托运输砖石的朋友,顺路送我去县城的学校。每次,路程的颠簸都让我忘了离家的酸楚。坐在高大的货车上,看着熟悉的古镇,越来越小,好像地图上潦草的一笔。

  在这白驹过隙的25年间,这个古镇看着我成长,我也看着它日新月异。在一条灰白色的小巷子里,翻新的街面和新修的栈道,越来越多年轻人在古镇里工作和定居,为整个小镇增添了春天的生机。吸油烟机代替了袅袅炊烟,高架桥代替了独木桥,汽笛声代替了鸟鸣。

  在一个古镇上生活,家人闲坐,灯火可亲,这是悠长岁月所不能代替的。


创作简历:在中国校园文学、青年作家、星星、工人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上千篇。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稻田里的时光 秋日,稻子成熟的土地是一片金色的海洋。秋风袭来,稻浪翻滚,稻香扑鼻。很多年前,每当刈稻的日子到来。通...
    诗人严来斌阅读 75评论 0 1
  • 马伊航:通州味道 通州的风味万里飘香,文化底灌深厚,深得世人的喜爱,西亭脆饼,表面覆盖小芝麻粒,酥脆美味,呈长方形...
    简约语文阅读 990评论 0 4
  • 6月,独自来到黑井。 一个特别小的小镇,知道的人不多,来的人更少。 早上八点多的火车临了七点多才买票,没有买到硬座...
    li佳木阅读 896评论 0 3
  • 在出行之前,云南对于我意味着什么? 阳春三月,春暖花开正当时! 彩云之南,四季春城,苍山洱海,香格里拉,玉龙雪山,...
    木下乱步阅读 742评论 0 1
  • 自从前一年诗人于坚的《建水记》出现在高考试卷上,建水,这座西南边陲的小镇,就又火了一把。在《建水记》里,诗人描写了...
    琳在旅途阅读 1,018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