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还是初中做阅读理解的时候看到一篇文章里说过,不同的年龄段看《海的女儿》会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其实这很好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心理状态和生活阅历以及知识储备的变化,看待问题的方式也会发生改变,这样理所当然的认知让我从来没有去试图实践过这种说法。
直到前段时间因为工作的原因机缘巧合之下又重新看了一下童话故事,突然发现自己的想法总是往奇怪的方向跑,好像并没有从童话里联想到温暖的亲情或是美好的爱情,童话还是那些童话,我却再也无法理解它真正的寓意。
《丑小鸭》的故事里最开始鸭妈妈也很喜欢丑小鸭还努力保护它,但是最后还是讨厌它驱逐它,《拇指姑娘》的童话里被臭鼬救了一命的拇指姑娘却很嫌弃它,但是最后和小王子在一起是因为王子的救命之恩。不知道为什么我现在的理解方向总是跑偏,为什么同样都是孩子,鸭妈妈却因为其他鸭子的教唆赶走了丑小鸭?为什么同样都是恩情,拇指姑娘只嫌弃臭鼬却和小王子在一起?难道《丑小鸭》只是为了告诉我们没有血缘关系的孩子就应该被抛弃?难道《拇指姑娘》只是为了告诉我们只要有颜值别人就应该无条件的对你好?
因为脑海里这些不着边际的想法吓到了自己,我赶紧晃晃脑袋告诉自己停停停停,并使劲回想当年看童话故事时在想什么,最后想来想去,也只剩一句从此以后王子和公主幸福的生活在一起,对呀,王子只能和公主在一起,本来门当户对才是王道,阶级意识并不会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亡,停停停停,这是童话,童话!我努力告诫自己,还努力在脑海里搜索小时候的感受,遗憾的是,只记得看完一本童话的满足愉悦,至于关于童话的想法,不知道究竟有没有,反正是寻不到一丝踪影。
突然觉得有一点颓废,再也回不到当初单纯美好的年纪,也再也无法真正理解童话故事。
到底成长是不可逆的。
如今的自己,已经好久好久没有夜以继日不知疲倦的看书了,也不会有那种一口气看完一本书的满足感,说到底忙才是借口,心静不下来才是根源。
今天看到一句话,“走进你的脑海看看,你会发现它是空的”,配图都是一望无际的空洞,怎么看都有一种后怕,可是道理都知道,无数次下决心又无数次推翻自己,没有毅力真的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
常常羡慕别人可以把生活过得有条不紊又多姿多彩,盲目效仿又弄得乱七八糟鸡飞蛋打,只能说,每个人都有适合的生活模式。
刷着微博看着知乎,发现很多人都会说要过精致的生活要学会如何去爱自己,要运动要读书要提升自己,要好好保养要活的精彩,可是我却在想,为什么不能过得粗糙宅在家里胡乱扎着油腻的头发抓着薯片看视频,这样子我也很开心啊,即使这种生活方式被那么多人鄙视和摒弃。
可能就像年龄增长我读不懂童话故事一样,因为年龄不够,我也读不懂那些美好的生活模式。
算了,还是别追究了,懂也好不懂也罢,不过是顺其自然而已。
反正现在的我总在鄙视曾经的自己,可能未来的自己也在为现在的我而气得跺脚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