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天,瓦蓝瓦蓝的天,陪老杨去爬山,遇见一位三十左右的女驴友,属“海登”残部网名无忧,中午在老卢那里闲聊一个多小时,吃了天涯路带来的新疆大切糕,熟络起来,下山给我讲一路佛教。严格说,她不算佛系青年,有思考,虽对我提出大恶之人为何易证悟的问题未能解答透彻,但每当她讲出一种观点,我心中稍有疑问时,竟在随后的话语中有一两个词,能恰当地给予化解,此时却记不得那些她也没有特意给我的词,却令人觉得此人可信,未必此说如何。趁还没过二十小时的当下,尽量回忆一点当时并不认真的听讲,也算机缘吧。
她说因缘关系很细腻,细到这个世界并不连续,而是由亿百万千个瞬间组成,那些离散的实体连成因果的链条或织布;一个人是否算得道证悟只看一点:能否预知自己的时止,当时的状态情形是否准确而喜悦;另个一个话题,她说是非善恶此类分别只是一体的两个面,其实不止两面,我笑说现在不仅下山也是上山。实际上,死亡将我们带到一个离生与死的隐形边界如此接近的地方,以至于没人知道我们在哪边,生变成了死,仿佛死一直拥有此生,毫无预警先兆的死,也就是说,生命停止了。而生命可能在任何时候停止。但高人能知道能看见能分别。
佛教中各类神人的名称,比如阿罗汉、菩萨、佛,,,其实都代表着等级层次不同的学历证书,也往往是智慧与实践成对出现,特别在庙宇里矗立的佛像,可以看出;子曰:记问之学,不足以为人师。所有佛经讲义都是别人的感受,披在自己身上未必能保暖,于是觉得语言是无法抵达彼岸的,思想是否也不能抵达呢,只有身躯穿过死亡之洞口,我一直对“深入浅出”疑惑着,脑子里无法形象出“浅出”的模样;功德与富德不同,前者大概是自愿发心的,后者只是有那个行为结果,这个可理解为真善与伪善,但伪善多了,也是好的,那是进步的阶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