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人父母后,你会发现,孩子虽然是亲生的,但是孩子是什么风格,跟你找对象那会一样——完·全·看·缘·分。你想生个活泼开朗的,结果孩子内向文气,你想生个双眼皮大眼睛的,偏偏娃是单眼皮泡泡眼。所以,你要明白,孩子这棵小树苗品种不由你,成为家长的第一天,我们就要摆正心态,抛开不切实际的幻想,量体裁衣,帮助孩子尽可能挖掘自己的最大潜能就好。
孩子成长事无巨细,今天我想说说早教。作为一个教育专业的人,早教对我来说,相当重要,但绝不是生搬硬套,而我对上早教班却是不屑一顾。(请勿拍砖,且听分解。)
首先,启蒙教育不应该和生活脱节。
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是教育,对孩子来说都是新鲜好奇的尝试,每时每刻都能学到知识。可惜许多家长却认为自己不是专业人士,只有去早教班才能学到东西,把教育全全交给老师,自己不去把握和孩子相处的大多数时间。
我女儿现在一岁多,从出生开始,只要我们在一起,我就会抓住一切机会,让她了解外界。比如她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出门坐车,我就指着窗外的蓝天白云绿树汽车,不停的说,慢慢的等她会说话了,有天坐车,她直接指着汽车就叫出来了。
每天晚上睡觉,我都会搂着她给她讲小鸡球球的系列故事书,讲完最后一页,道一声晚安,亲一下脸蛋,习惯了,她每次睡觉就会拿起一本小鸡球球,爬上床枕好枕头,特别有仪式感。
第一个冬天时,她还不到一岁,下雪了,也不会打雪仗,于是我把雪球带回家,让她摸雪,感受温度。
其次,亲子关系的培养是无时无刻的。
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和每一个细节,都是建立亲子关系的契机。你可以把具体的生活琐事看做一个个早教小游戏,而不是平时对孩子忽略陪伴毫无耐心,只有去早教课才配合老师做些亲子游戏。
我女儿每天能量旺盛,总有用不完的电量需要释放,吃完晚饭,我会练瑜伽,平板撑,不用叫她主动就跑过来,然后像模像样趴在我旁边,现在又是盘腿打坐,又是下犬式倒立,煞有介事。
爸爸下班后一家人团聚,我说咱们捉迷藏吧(谁知她能不能听懂),于是让爸爸想开手臂挡在她前面,我假装从一边伸头去找她,孩子一看要抓住她,兴奋的又躲又笑,玩一会居然还说要"妈妈藏"主动指导我们调换角色。
再次,早教班的内容也不是脱离实际的,它来源于生活,用高于生活的理论指导教学。
许多家长认为自己没有学过教育或受过培训就不能给孩子良好的教育,其实只要家长愿意陪伴,把自己当作孩子,放慢节奏,你就会体会他的感受和理解力,也会为他的每一个小进步欢呼雀跃。
比如,每次见到小朋友,我都会说咱们打个招呼吧,每次让她帮妈妈拿东西我都会说谢谢,慢慢的,她每次见人都会大方的招手说Hi,窗外飞过一架飞机她都要挥手说拜拜,有天婆婆带她出门,有人帮忙开电梯,她很自然地说了句谢谢,婆婆惊喜不已回来给我学了半天。
其实,早教班的内容再丰富也不过生活。
早教课一般包括认知、体能、音乐律动、双语启蒙等。只要你有耐心,把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一定有取之不尽的素材。
我每周都会买鱼虾回来给她吃,如果买活的,总会先倒到盆子里,让她观察。起初她看见虾又好奇又害怕,我也克服恐惧拎起一只虾尾巴,见她不敢摸,我就把虾握在手里,只露出光滑的背让她摸,她一看不害怕,大起胆就把整只虾提起来了。
前几天带孩子在小区玩,入冬树叶落了一地,几个大孩在捡树叶串烤串(孩子的游戏很难理解哈),她也帮忙捡了起来,我看到有一些叶子特别红,于是说咱们捡红色的给哥哥吧,她可能听不懂,碰巧捡了几片红的,然后捡了黄色的,我说这是黄的,咱们捡红色的给哥哥,每捡一片重复一次红色,不断的加深认识。玩积木时我会让她帮妈妈找圆形的积木,全挑出来后,再找三角形的。我觉得生活中的学习一定比拿一套教具学的有趣生动。
至于双语,凭家长普遍的文化程度,基本上简单的英语启蒙还是可以的。同时也可以利用外语音频和优秀动画,给孩子灌输地道耳音。
比较推荐<<小猪佩奇>>,一部英国学前电视动画片,故事围绕她与家人的愉快经历,幽默而有趣,宣扬传统家庭观念与友情,鼓励小朋友们体验生活。我每天陪孩子看半小时,虽然我觉得她应该看不懂,但是她看的特别认真,里面有很多贴近我们生活的小事,也有很多值得我们父母学习的家庭民主和童心未泯。
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早教课提供的是孩子社交的机会。
孩子现在虽然小,父母可以在家营造良好的氛围,但她始终是要走出去,参与社会活动的,早一点为孩子建立一个良好的社交圈,有利于他形成开朗的性格。
小区里的孩子群体就是他们未来的社交圈,可以一起玩耍,宝妈可以一起交流经验,建立妈妈群,宝宝群,也可以轮流在自己家开派对,庆祝生日和节日。作为父母自己,也要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完善自己的性格,也许你本来很宅,很内向,但为了孩子,你们要一起打招呼,一起外出活动,你也会一起成长。反过来说,如果你不愿为孩子改变,那么,就是带着孩子去早教班,也不会体会到人与人相处的快乐。
说了这么多,就是想告诉家长们,早教班不是不好,但不能代替父母的角色,不上早教班也照样能给孩子很好的启蒙,养出一个聪明活泼的棒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