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班路途,一个人戴着耳机,慢悠悠走回家。很享受这段一个人独处的时光,没人打扰,可以肆无忌惮沉醉于自己的思想中。越长大越发现,人这一生,需要不断适应社会各类角色,从“哇哇坠地”的婴孩到“苟延残喘”的白叟,需要扮演的角色太多了。可是这一生的角色扮演,哪个会是真正的自己?
突然想到《无声告白》这本书,想到书中所表达“我们终此一生,就是要摆脱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的思想。是啊,当我们的思想开始觉察到自己时,便会问自己,这样的自己是真的自己,还是他人所期待的自己呢?我曾经幻想过自己离开世界那一天,幻想着那一天,躺在床上,像放电影那样,对自己这一生进行回放,然后便会拷问自己;“你这一生,除去那些扮演的角色,有找到真正的自己么?”。
我想过最差的场景是在垂死那天,对自己这一生进行回放后,然后告知自己,这一生都在不断扮演角色,并不知道何为真正的自己。然后想着想着,内心便于一片凄凉,凄凉自己被世俗束缚了,凄凉那个迷失了自己的自己。自然内心便会暗暗告诉自己,除去社会所赋予的角色外,要给自己留有一片空地。这片空地,可以是那些少得可怜的独处时光,可以是内心某处不被世俗任何束缚的角落,可以是那些简单纯粹没有金钱标价的文字......
当然,也盘算过自己的一生,即便是活到百岁,真正属于自己的时间少得可怜。因为生于社会,作为“人”的属性,不管是为了生存,还是为了家人,亦或者是为了那些自己认为重要的人,都得告诉自己,得学会去扮演,得学会用这些角色回馈那些帮助过自己的人。就像我们扮演子女角色,就得回馈父母养育之恩,即便是憎恨父母很多的过错,可终究是逃脱不了父母生养之恩;扮演职场的角色,
就得回馈他人的赏识之恩,即便琐碎的工作让自己多次萌发想逃离的念头,可终究逃脱不了职业生涯那些帮助过自己人的恩情;扮演好友的倾诉者以及安慰者,是因为要回馈他们在自己人生困顿时的帮助,倘若没有好友的帮助,可能自己陷入困顿中不可自拔。
是啊,这一生,不管从事何种角色,终究是离不开扮演。但依然可在内心某个深处告诉自己,除去那些扮演,内心还可以有小小空地,用来寻找真正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