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二天还艳阳高照,温暖得让着急爱美的女孩子们纷纷换上了轻盈的春装,可一夜之间,北风夹裹着寒潮再一次突然降临,报纸说,前二天的南京叫“假春天”,查了查日历,今天是八九第一天,看来祖先的老黄历是不会骗人的。趁还没出九九,再忆下冬至,过不了几天便要卸下冬装,迎接真的春天了。
我们的祖先真是了不起,在斗转星移,春种秋收中居然悟出了一套记录气候变化,安排生活,指导农耕的方法,这便是二十四个节气,这应该是全世界文化中独一无二的一种历法了。
印象中冬至是所有节气中算是比较受重视的一个,"冬至大如年",在老家早上吃汤圆,傍晚给去世的先人烧纸钱,一如春节这样的大节。
冬至,老百姓更喜欢另一个更形象的名字:过冬。也就是说,从这天开始,正式进入冬天,数九寒冬的日子算是正式造访了,在地理科学上解释,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白昼最短,黑夜最长,过了这天,白天慢慢变长,黑夜开始变短,阴气下沉,阳气回升,预示着又一轮生命循环即将开始。
有的地方冬至又叫数九九,所以从冬至开始,便正式进九,九九八十一天后便是另外一个季节一一冰解河开,草长莺飞,春暖花开,鸟语花香,大地又呈现出一副生机勃勃的健壮的样子。
进了九,在南京便有个传统的风俗:一九一只鸡,所以在这八十一天里,老南京家家厨房里便不时飘出诱人的鸡汤香味,下班一进家门,喝上一碗热气腾腾的鸡汤,刚刚还满身寒气瞬间便会被家的温暖所融化,可以想象那是多么的幸福。
进了冬,入了九,一年的时光也就进入倒计时状态,新年的脚步声已在耳畔响起,"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你看冬才刚刚进入,杜甫便急急地期望着春早点来了,也许是因为春暖了,杜工部的破茅屋可能便不会再那么寒冷。而此时的白居易先生则"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身在异乡孤灯独坐,加倍思念家中亲人,冬至更增添了一份盼着回家的渴望。
古人尚且如此,我们又何尝不是?新年越来越近了,在外打工漂泊了一年的人们都开始在倒算着回家的日子,心里盘算着这一年的收入,思考着明年的计划。于是冬至后,人们便开始总结过去的一年,展望并计划着来年的日子。由此看,冬至便成了过去与将来的分水岭,连接旧与新的桥梁,所以这也就容不得人们不去重视它了。
数九寒冬,本是一年中最冰冷的日子,北风呼嘯,江河冻结,万物休眠,可每个人对下一年的希望在冬至到来时,都被种在了心里,相信经过这一冬的培育,等到八九燕来,春暖花开的时候已绽出了苞蕾,于是人们便甩开了膀子,迈着大步,向着希望的田野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