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私是美德,但无私不是要虐待自己、对自己刻薄、让自己刻意去受苦。
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无法体会别人的痛苦,更难以做到关爱他人,所以修行必须先学会悲悯自己。
正如佛陀所说:“以我的心遍察世间,我找不到比自己更亲密的人。由于自己比任何人都更亲密,因此推己及人,爱自己的人绝不应伤害别人。”
我们误以为对自己严苛或贬抑自己,是更有教养或“更崇高”。但佛陀透过自己的经验发现自虐无法导致觉悟。
少了悲悯自己的基础,我们将无法真正对他人修习悲心。
若我们出于贬抑自己,或相信自己不如他人重要,而尝试表现悲悯,那么我们行为的真正意图是讨厌自己,而非悲悯他人。
同样地,若出于优越感而对他人提供帮助,我们的行为很可能是由傲慢所推动。
真正的悲悯是来自有切身痛苦感受的柔软心,然后才能反映别人的痛苦。悲悯自己是建立在自爱、自重的健全基础上,所以才能激发我们真诚地伸出援手。
如果我们觉得自己痛苦无所谓,那么对别人的痛苦就会视而不见、也会觉得无所谓,因此只有学会悲悯自己才能更好关爱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