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我们父母的微信朋友圈,经常有以下文章链接出现:
《 一毫克就致癌,煮沸杀不死!天天接触到,快看!》;
《工程院院士,55年研究成果,一招防治老年痴呆》;
《国庆节,日本竟发来贺电!震惊所有中国人》;
……
这些不实的消息时常霸占着父母的微信,也霸占着他们的内心。他们不仅深信不疑,还会好心地转发给我们看,提醒我们。
这些消息通常以下列嘴脸居多:健康养生、人身财产安全、社会秩序、爱心转发、广告营销、奇闻趣事。特点是猎奇、夸张、虚假。他们利用人性都有的焦虑与恐惧,希望与欲望、仇恨与憎恶来制造话题和伪科学。面对这些消息,我们对发布这些消息的公众号恨之入骨,又为父母落后于这个时代的鉴别力感到心疼。
这些公众号以提供这些不实消息为渠道,恬不知耻地依靠老年人的蒙昧赚取流量,从而谋取高额的广告费。
如果只是图老人们一乐,看看也就罢了。但可怕的是,他们缺乏对学术权威的认识,对这些夸张大胆的标题党文章信任有加。很多老人按照这些微信文章的药方去对付疾病,不听医生的意见,往往贻误病情,使自己本就衰弱的身体雪上加霜,真是痛心。
难怪网友说,人生有三大自杀行为:
砖家荐股、百度看病、微信养生。
02.
不只是微信有很多谣言,生活中的很多旧观念也停留在老一辈的内心,难以抹去。
最近一个朋友在家里对着镜子随口说了一句,头发好长了,明天剪头发去。
“你疯了!你想害死你舅舅啊!”
同事被他母亲批得狗血淋头,还一头雾水。
原来是所谓“正月剃头死舅舅”的“习俗”在作怪。
把舅舅的身家性命系于外甥的身外之物,好吓人的一份责任。其实百度一下,就不难知道这个谣言的由来:
“那时清军入关,强行要求汉民剃发留辫,而汉民则由于心怀故国,相约正月里不剃头,以示不忘旧君,成为“思旧”。时间久了,“思旧”便谐音传成了“死舅”,以讹传讹,成了“正月里不剃头,剃头死舅舅”的民间禁忌。”
传统的迷信,随便百度科普一下就可以破除,可还是有这么多人相信,可见这些谣言的可怕和影响力。
03.
落后的习俗还只影响父母的生活习惯,即便相信和遵从也无伤大雅。那些推荐和贩卖高价保健品和养生用具的无良商家可算是丧尽天良。
一位同事在跟我抱怨,他母亲被某保健品商家忽悠,用于购买他们商品的钱已经用掉了近十万块!
因为这事,同事跟父母吵过不少架,但是收效甚微。
十万啊,我的天。这些钱不是从天而降,也不是买彩票得来的。平时父母自己省吃俭用,舍不得买一件好衣服,出去下一顿馆子都心疼得不行。我们逢年过节送的燕窝,他们怕贵舍不得吃,放得快过期了才去炖个几盏。这些几年、十几年从骨子里挤出来的钱,就这么轻易地被商家骗走,换来一些然并卵的保健品和用具摆在家里。
后来朋友找到那个商铺,报警把店子给抄了,大快人心。
奉劝这些商家的朋友,离他们远一点,省得他们被雷劈到的时候,连累了你们。
04.
面对这些谣言和忽悠,作为儿女的我们,绝不能坐视不管。
理解并尊重父母。
如果是上文提到的正月不剃头、除夕不吃鱼这些无伤大雅的风俗习惯,我们不必去与父母争个面红耳赤。这时候不是显示你口才的时候,就算你争赢了,那又如何?与父母闹个不欢而散,家庭关系变得紧张,输得还是我们自己。关上嘴巴,竖起耳朵,他们说的风俗,就去照做,以慰父母之心。
父母年纪大了,知识更新得慢,对微信等媒体上的宣传没有辨别能力;加上对自身和子女健康的深切关心,往往容易失去理性的判断和分析,无良商家再一忽悠,非常容易落入圈套。
父母变老后的不安全感,是迷信谣言的主要原因。
所以,我们应当时常抽空去陪伴父母,跟他们多谈心,培养跳舞、养花等健康的爱好打发时间,同时帮他们屏蔽掉垃圾信息,选择优良的信息渠道。
坚决打击不良商家。
微信的谣言文章,直接举报。很多不实的文章,过一段时间我们就会发现,打不开了,就是被举报的原因。早一点举报,就早一点为父母铲除谣言,让他们少受一些蒙骗。
我们常说,谣言止于智者。然而这句话在父母面前显得非常无力。他们的背越来越驼,眼睛越来越模糊,对谣言越来越分辨不清。
面对这些,我们千万别当高傲的智者,对他们的错误烦躁甚至置之不理。
还记得小时候,我们面对这纷繁世界时,总是一脸懵懂。父母会一字一句地教会我们认识这世界。而现在,轮到我们照顾他们了。
他们的转发,其实只是一种关怀和询问。我们就答复他们的情感诉求,说我们很好。
他们面对复杂的互联网世界,迷茫和无助。我们就当好他们看世界的一扇窗口,给他们欣赏真实、美好的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