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13个官方专题不再审稿,这意味着什么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两天,简书发生了一个大的变化,应该说是非常大的变化,简书13个官方专题停止审稿,所有投稿直接通过。

变化出于什么样的考虑,有什么样的目的,只有简叔本人才知道。但对一个一直关注简书发展,深深喜欢简书的码字员来说,我认为这不是一个好消息,这是一个很坏的消息。

可能有人觉得很高兴。从此许多专题不审稿,投稿更轻松,再也不会收到可恶的拒稿信了。这样会发生什么呢?

不审稿专题文章质量整体下降

专题投稿猛增,一些写的不好的人,从此可以随便就可以投成功。那些不审稿的专题,文章质量必然大幅下降。写的很好的文章,被大量文章的压制,很容易沉没。不要以为主编火眼金睛能发现写的好文章,他们连审稿都不审,后面要想获得主编推荐,起好标题吧。

简书与微博有很大的不同,微博可以是通过大量转发来过得点击量。微博可以不审稿。一些好的文章,热点文章,会得到用户的大量转发和评论。真正好的文章或者说大家关心的话题,一直保有热度。

但简书没有转发这种二次传播功能。简书的二次传播,只有通过分享实现,带来的效果却有限。

凸显简书还未找到好的收入模式的尴尬

简书,一直致力于为作者提供简洁干净的写作平台。这样的定位,收入结构必定与一般社交软件广告模式不同。

从目前简书官方一些活动来看,简书培养了一批大号,通过大号建立收费社群,为简书带来部分收入。

另外,简书自营公众号,与其他机构合作,与作者合作出书,与签约作者共同运营公众号,这些都是简书的收入来源。但现阶段这些收入还不足以覆盖平台的费用。

主编都是义务劳动,大多没有收入。主编也是人,也要生活,需要工资。在简书刚起步的时候,专题投稿量小,兼职审稿可以满足要求。但随着简书用户群越来越大,每天几百篇的投稿量,审稿如非专职基本满足不了。但专职的话,初创企业又承受不了。

目前简书的用户众多,大多是喜欢学习,热爱写作分享的人,可以说流量的入口已经打开,但要把流量转化成收入,目前还没有好的办法。

平台要想发展下去,必须有足够的利润,或者好的赚钱模式,才会持续获得融资,才会熬过互联网公司烧钱的几年。

给简书一个建议

简书是为作者服务的,简书上最不缺的是稿源。如果简书因此成立一个杂志社,出一个周刊,就收录简书上的优秀文章。虽然简书不打广告,但简书的杂志可以广告。

这样一来,简书的作者也会有稿酬,简书也会有收入。以简书目前的分类,足以刊出十几类刊物出来。以简书目前的用户数量来说,杂志的最终订阅量可以做到很大。每一期的广告收入也会是大大的。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见解不一定对。但是我确实很喜欢简书这个写作软件,我真心希望这个平台发展壮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