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说了松萝茶的制法,那松萝茶的特点是怎样的呢?
“公安三袁”之一的袁宏道(1568年-1610年)曾记述他收到徽州人赠送松萝茶的经历,为此他写了一首诗《月下过小修净绿堂试吴客所饷松萝茶》,诗中写道:“碧芽拈试火前新,洗却诗肠数斗尘。江水又逢真陆羽,吴瓶重泻旧翁春。和云题去连筐叶,与月同来醉道人。竹影一堂修碧冷,乳花浮动雪鳞鳞。”。明代黄龙德撰于1615年的《茶说》对松萝茶记道:“真松萝出自僧大方所制,烹之色若绿筠,香若兰蕙,味若甘露,虽经日而色、香、味竟如初烹而终不易。”
清代乾隆年间进士刘銮在《五石瓠》里说:“大抵其色积如雪,其香则幽兰,其味则味外之味,时与二三韵士,品题闵氏之茶,其松萝之禅乎,淡远如岕(茶),沉著如六安(茶),醇厚与北源朗园(茶),无得傲之,虽百碗而不厌者也。”。清人吴嘉纪(1618年-1684年)写过一首《松萝茶歌》,道出了松萝茶的外形:“今人饮茶只饮味,谁识歙州大方片?松萝山中嫩叶萌,老僧顾盼心神清”文中的“歙州大方片”的说法,让我们知道松萝茶炒制之后呈现为片状,与龙井茶的外貌相似。
可见,当时的松萝茶是片形,干茶色白,烹之色绿,香若幽兰,袅袅不去,有味外之味。
在这里要提提明人费元禄(1575年-?),这是一位有着极高鉴赏能力的文人,他对茶有精深的研究,深悉茶理。费元禄在《鼌采馆清课》中对其时各地所产名茶有着甚为精到的论述:“孟坚有茶癖,余盖有同嗜焉。异时初至五湖,会使者自吴越归,得虎丘龙井及松萝以献。余汲龙泉石井烹之,同孟坚师之叔斗品弹射,益以武夷云雾诸芽,辄松萝虎丘为胜,武夷次之。松萝虎丘制法精特,风韵不乏,第性不耐久,经时则味减矣。耐性终归武夷,虽经春可也。最后得蒙山,莹然如玉,清液妙品,殆如金茎。当由云气凝结故耳。”。费元禄对当时最负盛名的虎丘、龙井、松萝,武夷、蒙山诸茶进行了比较评说,指出了每一种名茶的特点,其后说到松萝茶与虎丘茶不耐久,唯独武夷茶可以久存,经年不败。武夷茶耐泡味厚,费元禄一语中的。清代初期,武夷茶求变而对松萝茶工艺进行模仿,鬼使神差地造就了乌龙茶的诞生。
版权声明:本文为简书博主"耕而陶的茶"原创撰写,欢迎茶友在简书上转发交流茶知识。但,任何单位、媒体、个人未经允许不得复制转载,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