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张学干禄。子曰:多闻阙疑,慎言其余,则寡尤;多见阙殆,慎行其余,则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禄在其中矣。
[译文]
子张请教求仕的方法。先生说:多听,把可疑的放一边,对于有把握的部分,也要谨慎地说,那样就会少些过失;多看,把可疑的放一边,对于有把握的部分,也要谨慎地实行,那样就会少些懊悔。言少过失,行少懊悔,求仕的方法就在这里面了。
子张:姓颛(音专)孙,名师,字子张,陈国人。
学:问,请教的意思。
干禄:干,求的意思。禄,仕者的奉禄。此处代指仕禄之道。
疑、殆:疑,指自己感到不太可信的事物。殆,指使自己感到不安的事物。
尤、悔:尤,过失也,主要表现于外;悔,懊悔也,主要表现于内,由心生。
阙:缺、空义,这里作保留、搁置的意思。
寡:少义。
[愚悟]
本章子张请教求仕之道,夫子却告诉他,应当慎修自己,多闻多见,又能阙闻阙殆,再继以言行能谨,达于寡过寡悔,则仕禄自至。夫子这样回答,或是希望子张能安心修己,不要为利禄功名所动。夫子讲学,培养人才,当然是希望弟子能成才出仕,但是,如果弟子的学问水平还没有达到一定水平,他是不赞成出仕的。子张这样直白请教求仕,从某种程度上讲,学问水平还欠火候,若是换成颜渊、闵子骞等人,则不会有此一问。
朱子曰:多闻见者学之博,阙疑殆者择之精,慎言行者守之约。凡言在其中者,皆不求而自至之辞。
本章夫子教的虽然是求仕之道,其实也是保禄之道,求仕保禄,其实一也,古今不变。只是后世求仕,慢慢转变为考试科举,但无论求仕之道怎么变,保禄之道不会变。所以,君若是仕宦或是即将仕宦之人,可多多揣摩,深体其味。
[原文]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译文]
哀公问:要怎么做才能使民众服从?先生回答:举用正直的人,放在邪曲的人上面,那样民众便会服从;举用邪曲的人,放在正直的人上面,那样民众便不服从。
哀公:鲁国国君,姬姓,名蒋,定公之子,哀,是他的谥号。
对曰:《论语》中凡是答国君提问,必用对曰,以示尊君,这里是答鲁君之问。
举:举用。
直:正直。
错诸枉:错,措义,置的意思,具体又可分为两说。一说废置的意思,即废置邪曲之人;一说放置的意思,即放在邪曲之人的上面。如为前说,则诸字显得多余,后说则将其解为之于的意思,但也有诸字解为众的意思。这里采用后说。
[愚悟]
本章哀公的提问,也可以理解为如何领导管理民众?而夫子的回答总结一下,就是进贤退不肖。任用贤人来领导民众,正直的人服从不用说,就是邪曲之人,也不敢肆意妄为,但如果换一下,任用不贤的人来领导民众,那就会扰民伤民,民众何为能服。所以人君若能在用人上举措得宜,则人心归服。古之善用贤能,无如尧舜者。尧舜能大治,也是得益于任用贤人,夫子答哀公,可谓切中要害!
其实,治国如此,治企、治其它也是一个理。学者不可自拘而不能发。
现在治国的思路有了,那么如何才能得到贤人呢?这是关键所在啊!这个似乎比领会上面的道理更难。的确,这个难度更高。但如果能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又何能不明。得人而后再试以政事,能则进之,否则退之,何为能不得贤。
然而,古今多失贤者,皆因私欲而不能公天下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