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毫无功底的人,如何迈出写作的第一步?答案是,先写。只有写,你才会写。
如果以前,别人问我写作是什么,我会觉得很神圣,很厉害,也很亲切。亲切是源于几千年的文字,我们共同的文明;厉害是基于文字所传达出的思想能够不脱离思想本身;而神圣则在于用文字创造了一个世界,一个个活生生的人,一道道关系,一幕幕逼真的场景。再往深了说从虚构和非虚构而言,创造和重塑,还原和加工,之后它们依旧是完整的。这就像画流动的场景,能够通过艺术的手法将这种流动跃然纸上且不影响它的流动,这里面无疑是作者的洞察力和艺术手法的体现,这背后是独具特色的视角和审美,是人本身的可能性。当然,这一切都离不开作者本身的文化修养,而身为同类,能够得以看见这些优秀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种幸运和荣耀。有幸看见,荣耀于这样的作品根生土长于我们的文化,这也让我看见了艺术的希望,更多的希望。
很多人在写作的时候,其实都未必了解写作本身,或一知半解。最简单的例子就是,写作是什么?当你拿着这个问题去问那些成名的作家,去问那些正在尝试写作的人,去问那些阅读的观众,相信你会发现,似乎很难找到一个标准的答案。究其原因是什么呢?我想无外乎那么几种:其一,真正写过并且能够依靠它谋生的人,比一般人更清楚它之所以能够让自己“安生立命”的根本原因在哪,否则它便无法满足“安生立命”的要求;其二,希望依靠它谋生但尚未真正实现目标的人,总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能力给阅读的观众带来价值,而价值的评判标准尚未确定且对于阅读的观众并不是很了解;其三,阅读的观众真正在意什么,很多时候他们自己也不知道。或者说,面对众多选择的时候,尤其是当下的环境,信息大爆炸时代,可供人们选择的属实很多,将注意力放在某个方面,对他们而言,是不实惠的。这就像年轻人,什么都没去尝试,经历又极其有限,阅历尚浅,这个时候你问他想要什么,难免会有些患得患失。何况这些想要的还得自己去寻找的时候,自己当然希望能拥有最好的、更好的,可是这么多好像都还很不错,这个时候怎么选择呢?如何判断呢?
那么,对于致力于写作的人而言,这三个方面都得考虑到。其首先要考虑的就是阅读的观众,读者,即如何取信于他们的问题。其次是当他们相信你了,你能给他们带来什么价值的问题。再就是自己的问题,即我们能够为他们带来的价值的来源是否可持续。只有这样,才能不辜负读者的信任,给他们带来价值的同时他们才能有多余的价值反馈给我们,以及加深彼此之间的联结。遗憾的是,大多数作者第一考虑的似乎从来都是自己:我写不出来,怎么表达好呢,我文笔比较稚嫩怎么办,不知道写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写,还有我能不能写的自信心问题……要知道,写作从来不只是个人问题。你表达总得有对象吧,别人听你表达总得为点什么吧,如果你想对大家说,那大家凭什么听你说,对吧。这是每一个创作者都得认真思考的问题。当然,要找到这些并非一蹴而就,这也就意味着在写作之前,我们需要做一些准备。
其实,如果你有自己尝试去写的话,就很好理解。这些准备无外乎就是想要要说什么,怎么说,以及为什么要说。放到作品之中,就是主题是什么,结构是什么,以及你想要表达的都有哪些。这是一个最基本的啦,主题,结构,然后是情节和内容。有人可能会说,我不知道主题都可以是哪些啊?结构什么的也不是很清楚?再就是情节和内容我只知道有些话我想说,但该怎么开始我就不知道了。面对这种情况怎么办呢?反过来也是可以的。比如先把最主要的内容确定,又比如把结尾先想好,或者是把中心思想提炼出来。简言之就是把自己现阶段能做出来的东西先做出来,然后再把它放到框架中去。这个框架指的是写作的内在规律,写作技巧,以及一些大的基本的主题,写作的方向或者说作品类型等等。
所以,一个毫无写作功底的人同样可以写作的原因就在这里。有句话不是说,没有所谓的垃圾,只有放错了位置的财富。写作同样如此,没有毫无意义的话,只有放错了位置的内容。看到很多人写的不知所云,抑或无病呻吟,本质来说就是放错了位置。举个例子,为什么郭敬明写的会被称之为无病呻吟,而太宰治的作品却没有人说它是无病呻吟。同样的还有陀思妥耶夫斯基对吧,后者也不会被认为是无病呻吟。为什么呢?其根本原因就在于作者塑造的人物本身,他的所思所想所做所为是符合这个人物本身的,是言之有物的,而不是无的放矢。对于很多人来说,他的问题其实不在于会不会写、能不能写的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如何将写出来的这部分放到合适的题材,合适的主题,合适的人物,以及合适的位置上。只要弄明白这一点,那么,其实写什么都不是问题。因为写作本身,或者说人本身,它完全可以包容这些内容。所以啊,写作,不是那么的难,也不是那么高不可攀,而是要懂得利用现有的条件去创造、完善,继而完成自己真正想要表达的内容。
那么,明白这些之后,需要做什么呢?有句话说,“只有写,才会写。”说白了就是多写,从写作中去了解写作,而不是仅从阅读中或想当然的去了解写作。有个词叫“以战养战”,我觉得这一点是适合写作者的,你不写,一天不写两天不写,一直不写,那么你怎么确定自己会写呢?看得多就能写了?那我们看电视、电影,看别人赚钱、获利,我们能不能拍电视、电影,或者跟他们一样马上就赚钱、获利呢?答案显然是不能,因为我们不知道这些行为背后的依据是什么,即为什么要这么做,它所起到的作用是什么,这一个环节,或者说这一设定,它相对于完整的作品它的位置在哪?这些,只有你真正去做了,想明白了,且经过市场的验证,它才能说是有效的,是可信的,是有价值的。
所以,我的建议是最好是动手先去写,然后在问题中去成长。你只有写了才知道自己需要什么,缺什么,以及自己有什么。换句通俗点的话说,那就是你现有的条件,你想实现的目标,以及要实现这些目标的步骤和你当下的距离,如何去缩短这个距离。那么,很多人可能更关注如何确定实现目标的步骤和当下的距离呢?这一点就需要我们整体把握市场的方向了,高屋建瓴。也就是说,我们得了解一些基本的情况,比如文学,它的类型都有哪些,而这些类型都有哪些特点,以及这些特点该如何去把握?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对前辈们的作品是需要有一定的了解的。用市场的话说就是,现在前辈们开拓的市场已经那么多了,你该如何与他们竞争。如果你对他们都一无所知,所谓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你对你要竞争的对手他的竞争优势,以及劣势丝毫不了解,如何与别人竞争呢?这个时候就应该知道一句话,那就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重要的是立足于当下。简单说就是,别人好的,我们虚心学习,自己现有的优势我们要保持,再就是要确定自己的方向,别丢了方向。对于没有方向的人来说,无论在哪都是迷失,对于没有故乡的人来说,无论在哪都是在漂泊。说的就是这么回事。所以,这里的要求是,第一步永远是多练习,多写。第二步,懂得借鉴,所谓“君子不器,善假于物也”,说的就是要懂得利用可利用的资源去发挥自己的更大的价值。第三步,也是我们未来的竞争力的考虑,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到一个观点,那就是什么是好文章——好文章就是只有自己知道的事儿。换句话说就是,你得确定自己的写作类型、写作风格、写作节奏,以及未来的方向。这样你才能保证自己的优势,独一无二的特点。而这所有的前提是什么,那就是你得写,你得动手去写。
这个时候,很多人就该问了,我就是不知道写什么呀,怎么写呀!
这个好办,我的建议是——
1.先找到自己的感觉。这种感觉是一种“我有话说”的冲动,表达欲呼之欲出,故为有感觉。(写什么)
2.如何找感觉。这个可以是对万事万物的感受,对自我的评价,对他人言行的观察,以及看书、思考等。
3.找得到这种感觉之后,就是将这种感觉描述出来。说白了,就是将这种感觉如实表达出来。
4.当然,写感觉并不轻松,最主要是怎么写的问题。同样的一句话,换个角度如何,换个人物如何,换个场景如何,换个地方如何,掺杂剧情如何……这个时候就变成可写的就很多了。(可以写)
5.尝试着主题写作,就是找一个目的,一个更倾向于自己内心的选择。比如你看到一本好的书,将它拆解,研究里面的一些结构、剧情、冲突、细节……找个方向,找到方法,然后用自己的方法抵达方向所指之处。(怎么写)
6.仅仅是自己满意肯定是不够的,还需要读者。所以,这个时候就需要将用户的心理容纳进来,比如自己写的内容如何转化为他人能够理解的东西。这就是写与读之间的距离,写作者和读者的距离,你说的还是自己想说的,不过是换种形式去讲给别人听而已。接下来就是反馈了……(写完后,怎么修改)
总之,一步步来,先写,先写自己有感觉的东西,后面就是细节了……(如何找准它的定位,且将它完善)
其实,如果是一般人,我都是这么介绍的。但是,后来我发现很多初作者,他们的问题压根不在于怎么开始第一步的练习,他们遇到的真正问题其实是——“我能不能写的自信心问题”——而这种困难却并不是小说创作技巧所能够解决的。
我更想说的是,如果你真的打算写下去,并且会一直写下去,就不需要纠结任何问题,因为问题本身它都有答案,重要的是你要勇于去寻找,并且坚定的写下去。
之前有人问,写作能带来成功吗?而我更想问的是,成功之后你还会继续写作吗?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成不成功只是一个阶段而已,一个过程而已,所以,重要的是写下去,继续写下去。成功只是条件允许的可能,而写作是必然,孰轻孰重,我想不必我再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