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朋友圈都在晒大裤衩(东方之门)穿上了各色秋裤,英伦风格的背带裤、美国西部牛仔裤、中国红大棉裤……,网友们把园区地标建筑尽情狂虐了一番。“大裤衩”都穿上了秋裤,天是真冷下来了。最近气温骤降,人们忙着翻箱倒柜,找出秋裤冬衣,每个家庭主妇陷入了一场重整橱柜的风暴中。
每年春夏之交或秋冬之际,我必然要对全家的衣帽间做一次大整顿,这已纳入了家庭常规工作之中。我既非剁手党,更非购物狂,双十一、双十二,这种购物狂欢节基本不凑热闹,对微友们转发的拼多多和聚划算更不热衷,一年中逛商场、上淘宝的次数也是屈指可数的,但何以家里的物品还是多得让人头疼。如果把一家四口的衣帽间整理出来,估计可以开个服装店;把厨房间的锅碗瓢盆聚集出来,开个农家乐饭店也是不成问题的。棉胎、被套、枕芯、凉席,各色床上用品,简易书柜、转角酒柜、置物架、花架、饮水机等家庭物件,茶具、咖啡杯、红酒杯、保温杯各类杯具,还有那些难得一用的跑步机、扫地机、挂烫机、吸尘器、按摩器,林林总总,数不胜数 ,我想每个家庭都是一个百货商店。
这些年儿子们越长越高,衣帽鞋袜换了一波又一波。“穷穿貂,富穿棉,真正有钱穿休闲”,老公似乎像冒充有钱人,越穿越休闲。中山装、西装之类,已是“养在深闺人不识”。而我作为家里唯一的女人,虽不穿“恨天高”但总是“恨衣少”,我的衣柜在家中也是占绝对优势的。衣柜里那些挂着的大衣、皮装、羽绒服之类的已挤得前胸贴后背了,折叠的衣裤像小山似的簇拥在每个格子间里,那些棉麻毛丝把几个整理箱塞得鼓鼓囊囊的。还有一些衣服就像渐渐老去的宫女,在冷宫里被雪藏,已无缘被“皇上”临幸的。每次整理一家四口可穿可不穿的衣服,都可以攒几大包,而每次在去或留中做艰难抉择。这些衣服或有着温馨记忆的,或曾经备受青睐的,或是价格不菲的,或是以后还会再次流行起来的,似乎送掉或扔掉的不是衣物,而是一段人生,无怪乎张爱玲说:“最没心肝的女人提起去年那件织锦夹袄,也是一往情深的。”
在不断的舍弃与添加中,我们与物品始终是分分合合纠缠不清。前几年在我按照当时流行的收纳术,买来各种收纳盒、收纳箱、收纳架子来装杂七杂八的物件,这两年又给小儿子的卧室添加了拼装书柜,给大儿子的卧室添加了简易衣架,但是,临时收纳和整理并不能彻底解决过剩的杂物。面对不久之后又乱七八糟的房间,又常常陷入自我厌恶的境地。
现在流行一种极简主义,就像日本的山下英子所倡导的“断舍离”的生活方式,“断”即“决断”的“断”。“舍”即放弃“不需要、不合适、不愉快”。“离”即在反复“断”“舍”的实践中升华到“自在”的境界。简而言之,就是在面对物品时,要摆脱过多的依恋,斩断不必要的情感纠缠,果断地舍弃与自己没有缘分的物品。
有时环顾家里四周,真心觉得百分之八十的东西都是无用的,但每每要想丢弃时,总是犹豫再三,于心不忍。小到儿子小时的玩具、手工作品,大到家里的过时电器、家具,每件物品都曾是家庭不可或缺的一员,给我们带来帮助和快乐,它的价值留在生活的印记里。断舍离的过程就像是一次次与过往告别,虽不至于撕心裂肺的疼痛,但也是“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啊。
我们身处现代社会,物质极其丰富,线上线下、海淘代购,追求生活时尚与便捷的同时,无法回避地过着“加法”的生活,欲望的无度,整理的无序,造成了令人头痛的“存货”。学会或敢于做减法,删繁就简,才活得不累,保持内心丰盈,才自足安稳。丰子恺也曾说过:“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往。如此,安好!"。一只空杯,可以盛好茶;一颗空心,可以盛万物。余生,多留些自我空间,可进可退,可转身可回旋,学会断舍离,轻装前行。
当我在扔掉一些不用的东西时毫无心痛之感,那么我才算是真正过上精简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