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帆齐商学院
在村里十字路口,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从地上捡起别人吸完扔下的烟头。
然后,直接放到嘴里面,从衣兜里掏出打火机,点燃。
他狠劲儿的吸了几口,看见有个老头转悠过来,赶紧上前。
爷爷,给支烟。
那老头看看他,手伸进布袋儿里,边掏烟边对他说:
伟伟,叫我哥,咱们张家不乱辈儿。
别看我头发白了,你也是叫我哥。
你萝卜不大,在辈儿上长里。
然后,掏出一盒帝豪,递给他。
把烟头儿扔了,下次别再捡烟头儿吸了。你妈有钱,问她要钱买。
地上的东西不干净,吸了会生病的。
伟伟笑笑,把一盒烟装进衣兜里,烟头儿也不扔,继续吸。
俺妈不给我钱,说是她找老头儿用里。
你听谁说里?想叫您妈打你里吧!以后不许这样说,老丢人。听见了没?!
伟伟摇摇头:俺妈不是人,这是她说里,她说她是神,那神不都是搁那墙上挂里,她咋搁俺家屋里站里。
真是,俺家那骚老头,也不管她,总是把她挂墙上去。
这个老头听他一说,摇摇头,手往背后一背,叹口气:
唉!好儿好儿里孩子,被他妈教成这样了!
聪明反被聪明误,可惜了孩子。
伟伟从小是一个非常聪明好学的孩子,有一点,他争强好胜,像他妈妈。
他妈晓兰是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那是聪明透顶的一个人。
儿子伟伟一出生,她就对他寄予了厚望。
伟伟的爸爸刚是一名工人,家里事儿不管那么多,全部交给老婆搭理。
每到月底,他发了工资,回来把钱往家里的抽屉里一放,就走了。
原来家里很穷,他是在煤矿工作的父亲通过招工,把他招进了矿山。
父亲又通过老表的关系,让他进了矿上的食堂里。
他没有文化,也没有啥背景,父亲就他一个儿子,下井去,怕他出事,家里断了香火。
食堂里,就是整天得上班,几乎没有啥节假日。
不过,在平地工资少点儿,比较安全。
他亲眼目睹了,那次矿难事故,死去了好多个人,想起来,他就肉跳,庆幸自己不在井下工作。
他是一个胆小鬼,同时,也是一个怕老婆的人。
家里一切,都是老婆说了算。
当初媒人说媒的时候,晓兰娘就提出了,闺女有文化,是教师,结婚以后五年以内不做饭,不做家务。
因为刚是正式工,吃官粮的,能挣几个钱,没有土地,不用干农活儿,下力气,所以,晓兰才愿意嫁给他。
晓兰长相漂亮,个头高挑,刚一下子愣中了。
丈母娘提出的条件,不算啥,自己娘做饭,下班了自己洗衣服。
娘那时候特别能干,满口答应。自己儿子能娶到这样一个姑娘,那是她家里烧高香了。
有文化,还漂亮!将来生的孩子也好看,上学也有人教。
把晓兰娶过来后,一家人那可是捧在手心里。
既然答应了人家不做饭不做家务,就不攀人家。
婆婆每天洗衣服做饭,家里还有婆婆一个人的责任田,地里的活儿,从来不用晓兰。
晓兰是桌上请饭的主。婆婆做好了,把一家人的饭都盛好,放在桌子上,谁吃谁端。
大家吃完,她来刷洗。
下地干活儿,那怕到了晌午头儿,回家自己捣开火,添上锅做饭。
她从不埋怨谁。晓兰在家没事干,也想不起来,给婆婆把火捣开,把锅添水放火上。
做饭晚了,大家都晚点儿吃。
房晓兰生了个儿子,一家人可是眉开眼笑。
这是个小祖宗啊!
晓兰结婚后就有言在先,第一胎要是生个儿子,就不再生了。要是生个闺女,就生二胎。
结果,天随人愿!她头胎就是个儿子,不再受十月怀胎的罪了。
一家人把孩子抱怀里,脚不沾地儿。
半夜哭,一家人轮流抱着哄。
别人家孩子要是睡了,往床上一放,扭脸就睡了。她家的孩子呢?
放不下去。一放下,他就哭,一抱起来,他就闭眼睡觉。
抱坏了!
这不是什么好事!大人受罪,孩子也遭殃。经常抱着睡,对孩子骨骼发育不好。
大人呢,累的不行,心疼孩子,没有办法。
伟伟从小,不是一家人的福星。他是来折腾一家人的。
晓兰可是对儿子寄托了无限的希望,因为只生一个孩子,伟伟的未来她早早就设计好了。
他必须优秀,将来必须上大学,必须出人头地给自己争口气!
孩子开始牙牙学语,她就叫他背《唐诗三百首》、《诗经》、《三字经》等经典书籍。
她认为,孩子从小脑子管用,记性好,这时候记忆的东西,一辈子都不容易忘记,长大了,一想起来,就会脱口而出。
腹有诗书气自华,她希望伟伟长大,出口成章,满腹经文,才华出众。
伟伟四岁的时候,已经背会了很多诗歌,说出来的话,都是词儿了词儿的。
有时候,还回引经据典,说出来特别贴切的词语。甚至他打的比方,也让大人惊讶。
比方说,他说邻家两岁小闺女的脸蛋,像门口那棵桃树上开的桃花那样漂亮。
这句话,晓兰一听,感觉伟伟太聪明了!
这么小,就能说出小学生写作文用的比方,将来一定是个小天才。
晓兰带他去村子东头儿,看那拉煤的火车。
伟伟站在那儿,看火车一节一节从眼前飞过,感到特别的兴奋。
他用手指着远去的火车,对晓兰说:
妈妈,看那火车,那么长,很像奶奶编的玉米串儿。
晓兰一听笑了,竖起大拇指,直夸:伟伟真棒!
伟伟有时候,也跟着奶奶下地,奶奶锄草,他蹲下来拾草。
吃饭时候,他吃不完,端起小碗要倒给大公鸡,奶奶教他:
伟伟,不要扔了,可惜。奶奶听你背过一首诗,粒粒皆辛苦,每一碗饭都是经过很多道程序来的。
从往地里播种,到粮食入库,流过太多的汗水,再做中吃到嘴里,奶奶可是费了很大力气。
他一听,直接当着奶奶的面,把《悯农》背了一遍。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背完对奶奶说:咱家吃的饭,都是奶奶流汗干出来的,以后我不扔了。
等到伟伟6岁上学时候,已经是村里的一个小名人了。
因为很多人都听过他背的诗歌。大家夸孩子的同时,也夸他的妈妈,真会教孩子。
当老师的妈妈就是不一样,伶牙俐齿教学生,自己孩子教的也那么聪明好学。
伟伟学习放到第一位,玩放到后面。每天必须完成所有的作业后,再干其他。
没上学的时候,每天除了背书写字,还得听妈妈安排的额外作业,时间安排的满满的。
玩儿的时候,也可以尽情的玩儿,但就是不自由。因为妈妈规定了时间。
上学以后,他的时间更紧凑了。
每天除了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妈妈布置的也得必须完成。
从小晓兰就教他,今日事今日毕。否则,不准睡觉。
好的习惯养成,让孩子受益一生。
别的孩子,在街上玩打仗的游戏,伟伟坐在屋里,不是读书,就是写字。
假期里,很多孩子去田野里,去小河边,跑着蹦着跳着,好开心!
伟伟很想去,看看妈妈布置的作业,摇摇头,继续学习!
终于,他可以和小伙伴们一起去上山玩了。
因为,妈妈开恩,让他这一天不用读书不用写字。
好开心啊!
可惜,他给人家叨鸡,没有经验,叨不过人家,被别人掀翻在地。
没事儿,站起来,重新叨。
人家爬树,他紧紧抱住树,却是不会爬。吃奶的力气都用上了,也爬不上去。
大家都笑他笨蛋!
学习好有啥用?!不会爬树还是笨蛋!
大家笑话他,一恼之下,他开始练起来。学不会,今儿个儿就不回家!
一个伙伴用肩膀扛住他的屁股,双手托住他的屁股,累了半天,总算可以爬上低矮的树。
不行,非爬上那棵榆树不行!
上面的榆钱,不是光让别人摘了吃,自己也可以摘!
一个大点儿孩子教他爬树的要领,俩手抱住树,一手往上攀,一手紧接着往上攀,腿脚顺势而上。
他终于爬上去了,爬不上去不算人,算小狗!
不过,他的裤子划烂了。没事儿,回家奶奶缝一下。
在班级里考试,妈妈要求,必须前三名!
他从来没有考过第三名,班里的那个叫甜甜的女孩儿,他俩不是她第一,就是他第一。
在三年级的时候,全校学生背古诗大赛,伟伟得了全校第一名。
妈妈在台下,看着他在台上领奖状,乐开了花。
小学,他是学校里的明星学生,年年的领奖台上,都有他的身影。
台下鼓掌声音最响亮最长的,永远都是晓兰。
很多老师都羡慕她,有这样一个优秀的孩子。
很多人当面说晓兰:你真棒,把孩子教的这么好!他将来就是大学生的料,等你老了,就等着吃香到喝辣的吧。
晓兰笑笑,谦虚的说:他还不行,需要更加努力。每次拿满分,才可能有上大学的希望。
听听这话,还有没有人家喝的汤儿?!
每次拿满分,心劲儿也太高了!孩子累死也不能保证,每次都拿满分吧?
上初中,还是村里的学校。
晓兰的小鞭子,总是在伟伟后面遛着,一点儿也不敢松懈。
她教伟伟:考上大学,是你人生的目标和方向,上大学,是你唯一的出路!努力学习,是你的首要任务!
要不然,将来也去矿山,跟你爸一样,当个活面做饭的老师儿,没啥儿出息。
伟伟一鼓作气,考上了县里重点高中。
只要是进入县里的高中,持续这样的努力,大学基本上是,百分之九十稳能上。
晓兰的估计也差不多,因为她是老师,了解情况。伟伟只要持续努力学习,前途一片光明。
假期里,早上天不亮,伟伟就起来读书了。
晚上,坐到半夜。
所有的农活儿不让他干一下,院子里的地,没让他扫一下,碗筷没让他刷过一次。
就连晓兰,原来答应她五年不做饭,伟伟都上高中了,她也没有在灶前伸过一次手。
大人还不干里,哪里会用得上孩子?
伟伟,承载着一家人的希望和梦想!
谁能想到,从小爱学习,脑瓜子管用聪明的伟伟,关键时刻掉链子!
根据他平常的学习,和模拟考试的分数,上大学应该没有一点儿问题。
他的班主任老师都这样说,这孩子,百分百走进大学了。
没想到,他发挥失常了。
分数下来,8分之差,落榜了!
他看了分数,从学校回来,没有吭声。
晓兰感觉不对劲,轻声问他:
伟伟,分数出来了吧?你考上了吗?
伟伟拿眼翻翻她,回了一句:没有。你不满意吧?
晓兰一听,不敢相信!
咋会没有呢?你老师都说了,你百分百没问题的!
你是不是看错分了?是不是听错了?
伟伟大笑起来,一会儿态度急转直下:
妈,我没考上就是没考上!咋了?!你不满意是吧?
我还他妈的不满意不满意!不相信不相信!有用吗有用吗!!差8分!差8分!差8分!
你听清楚了吗?我不笨,也很聪明,我很努力,咋没考上?
说完,走进他屋里,门”嘭”的一声,关上了。
晚上,晓兰怎样敲门,伟伟不开门。叫他,不答应。
奶奶叫也不开门,不答应。
最后,把刚叫回来,叫他也不答应,也不开门。
晓兰怕伟伟有个万一,让刚把门砸了。
刚说,让他冷静冷静吧。
第二天,还是这样,晓兰急了。她拿起斧头把门砸开了。
打开门,伟伟在床上躺着,看到一家人进来,迷糊了一般,然后大笑起来。
接着,他穿着裤头起来,衣服不穿要出门。
晓兰拉他,他甩手而出,爸拉他,他用力一推,刚摔倒了。
大门口,伟伟大笑起来,我考上了,我考上了!
接下来,开始跑起来。
晓兰在后面追,刚在后面追。
好不容易,几个人把伟伟弄回家。可接下来,他大吃大喝,吃饱喝足后,赤脚出去跑。
开始,奶奶跟着,晓兰跟着,后来,他跑出去几天几夜不回家。
一家人都出去找,那是自己唯一的孩子啊!
晓兰恨透了自己!她不该望子成龙、急于求成,从小让他读书,没了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童年!
她不该让他养成一个好的学习习惯,让他终身受益!
她不该给他灌输思想,上大学是唯一的出路!
她不该让他一心扑在学习上,啥也不干。
她有太多的不应该!
如果从头再来,她宁愿孩子赤脚漫山遍野跑!
宁愿孩子在河里摸鱼虾!
宁愿孩子玩泥巴,全身弄的不像个人样,一笑露出小白牙!
如果重新再来,她宁愿伟伟考试倒数第一,做个快乐开心的孩子。
让他去操场打打篮球,让他好好的打半天游戏,让他去树林里大声唱歌!
回不去了,伟伟天真、活泼、快乐的童年,只有一次!
懵懂、叛逆、犟嘴反抗的少年,只有一次!
激情、阳光、热情奔放的青年,只有一次!
时光一去不复返了!
伟伟独处的时候,他学会了吸烟。
并且,烟瘾非常大。
坐一个地方半天,动也不动。烟头都吸了。
他每天出去漫无目的游逛,有时候在大桥下睡一晚。
有时候,躲进人家草垛里睡一天。
有时候,躺到山坡上睡一天。
晓兰开始找,后来习惯了。
因为,无论他出去三天五天,就这几个村庄,不去太远。
他记得回家的路,记得妈妈叫晓兰,是个老师。
有时候他糊涂,有时候他也清醒。
见到所有的老头儿,一律叫爷爷,见到所有的老婆儿叫奶奶。
见到所有的中年人叫叔叔,女人叫姨。
见到所有的年轻人叫哥,姑娘叫姐。
见到男的就要烟吸,见到女的就要糖吃。
晓兰时常反省自己,后悔埋怨,痛恨的抡自己的脑袋,骂自己不是人!是自己拔苗助长的教育,害了孩子。
那个听话、好学、聪明,学习成绩优秀的儿子,永远没了。
后来,她退休了,没事儿,跟着儿子流浪。
看着伟伟捡烟头儿吸,开始她给他夺过来扔了,后来,随他了。
自己不可能跟伟伟一辈子啊!以后,孩子怎么办?
她带孩子去看了很多医生,花了不少钱,效果不大。
清醒的时候,叫她妈,糊涂的时候叫她老女人、老妖婆、坏蛋。
甚至,还开口骂过妈妈。
从小盼望他长大,长大了,他又回到了小时候。
人生,就是一个圈儿啊。
这就是自己聪明过头,望子成龙,拔苗助长教育孩子付出的代价!
坐在山坡上的石头上,她看着躺在自己身边睡着了的孩子,轻轻的抚摸他的头发。
伟伟,你啥时候,再一次长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