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是典型的围着孩子转的家庭妇女。从小到大,妈妈总是让我好好学习,只有这样才对的起她没生二胎,独自抚养一个女儿。我知道,我错了。错在不是一个男孩,所以我必须比别人优秀,必须对得起妈妈。
1、
初一的时候,网络开始流行。妈妈趁我上学,偷偷用我的QQ号和同学聊天。后来,同学说他们不想和我妈聊天,我才知道这件事。回到家,我问妈妈这件事。妈妈说那些同学不好,让我不要和他们玩。妈妈的理直气壮让我怀疑自己不是一个乖孩子,我害怕忤逆的自己让妈妈伤心,万一妈妈生一个弟弟就不要我了。于是,我妥协了。我再也不上QQ,并让同学们不要找我聊天。在最好的年华,从家到学校,两点一线。
我的同桌喜欢把班主任的名字编成歌唱出来,我当做笑话讲给妈妈。没想到,班主任第二天就找同桌谈话。我信誓旦旦地说不是我告的密,其实我的心里没底,中午回家问妈妈,妈妈说不是她,我长出了一口气。我上大学了,谈起这件事,妈妈突然说漏嘴了。我突然发现,同学口中的那个叛徒,竟然是我。我欠他们一句道歉。
2、
初一的时候月考成绩不好,我明显感到妈妈拉着的脸。第二天,班主任调了座位,一上课就开始提问我。我隐约感到了什么,也没说话,就接受了。我特别害怕回到家里看到妈妈皱着眉头的那张脸,直到现在,我说话时,依旧会用余光看妈妈,一旦发现脸色有些许变化,马上改变话题或者顺着妈妈的想法继续说。那时候同学们都看言情小说,妈妈说那些不入流,我只能和作文选为伴。为了彰显我的乖,还会大声嘲笑那些看小说听音乐的同学。每当这个时候,妈妈满意的笑会让我特别安心。
初二,我的成绩提升至班级第二。这段时间,我从未开心过,每天都在害怕别人比我多学一点,每天都在暗暗和别人比较。任何一次失误,甚至是回到问题的不完美都会让我觉得自己非常挫败。然而,失败来了。初二的最后一次考试,我考了第四。我哭着回家,不是因为成绩,而只是觉得委屈,只是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我期待着回到家,妈妈能说一句我已经很好了,可是,妈妈说了句,有什么可哭的,不是你退步了,只是他们进步了,你本来就没他们好。我彻底崩溃了,亲戚问我考了多少分,明明是一个不错的分数,我却觉得羞愧难当。我真的是太差劲了。
3、
一直以来,我所有的一切,都是妈妈包办。小到本子,大到衣服,甚至我的同桌。我从未觉得有什么不妥。妈妈爱我。我在日记里写道:“不知妈妈爱我还是爱成绩”。妈妈当然会看我的日记,她对我说,她爱成绩。我拼尽全力吞下泪水,挤出一个微笑。是呀,妈妈爱成绩,我只是一件妈妈用来炫耀的工具,我不值得被爱。我明明记得日记有这这句。
4、
妈妈的爱总是有条件,考试成绩的不同档次,获得的奖励不同。我在很多地方看到这种教育理念的推广,其实,这特别伤害我。我从小就知道,不会有人全心全意爱我,我只是一个残次品。上了大学,读过一些书,终于明白,爱原本就不是无私的。《自私的基因》这本书为我思考和妈妈的关系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妈妈没有工作,我不是男孩,一旦出嫁,妈妈就什么都没有了。我开始理解妈妈的用心,可是这种代价我承受不住。因为要把我绑在身边,就用打压式教育,让我意识到没有她我一文不值。每当我遇到重大的考试,总是习惯性逃脱,或者无法全力以赴,当我遇到困难时,总会想起妈妈鄙夷的眼神,小时候的种种会轮番在我的脑海中出现。
为了战胜心魔,我刻意训练自己抽离出来,独自看待问题。可是,从小听故事都是妈妈和奶奶两个版本的我,根本不知如何判断。我是学新闻的,独立自主的判断时基本功。于是,我花时间阅读相关心理学的书籍,突然发现,我根本无法相信任何人。妈妈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她欺骗我,或者,隐瞒部分事实。
5、
读书越多,越发现外面其实有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我渴望成为一名志愿者,成为一名教育者,尽我所能,帮助更多的人。我知道,我动机不纯,或许仅仅是想证明我活着的意义不是为了比较。因为害怕承认自己确实有短板,我错过了许多自我提升的机会。现在,我不会再错过了。
直到现在,我只要出门,必定是和妈妈一起。拒绝妈妈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我也明白,如果不完成这件事情,我将踏入一个我不喜欢的深渊:考取教师编或者考一个应对容易的公务员,相夫教子。这不是我喜欢的生活,起码,这不是我目前想要的。我想要一份能让自己迅速立柱脚的工作,只有经济独立,才能掌控下一步的发展。或许这对妈妈来说有些残忍,但是,我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我想要多爱自己一点,多接受自己的缺点一点。我想知道,我究竟是不是一事无成,我想知道,我能否用脚步丈量世界,用心感悟世界的光和热。
我拼尽全力,追求一个繁花似锦的世界,如若不能,也会终生为之奋斗。路是自己选的,没什么可抱怨的,更没什么可怕的,能够承担后果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