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里桥原名切糕铺,位于乐亭县马头营镇府南偏东8公里,东靠平大路(乐北线),北距王庄子4公里,西距九沟3公里,南距红房子2公里。该村南靠沿海公路,是马头营镇通往港口和三岛的必经之路。
村庄形成
清朝后期,当时王庄子村南是一片荒滩,有一条入海的长河蜿蜒向南,河的尽头就在不远处河海相连,这条河就是一条入海的河沟。这条河叫石碑河,河两岸有荒滩、高岗,八里桥逃荒的祖先沿河选择高处定居于此。
清朝有东双坨安姓和东石碑崔庄等六大户十八家在石碑河两岸建庄。当时一大家子三两户人家,打个小舖住在一起,当地人一律称作什么“海”或“铺”。当时几个舖里边,最大的舖叫切糕铺。入社的时候,属于王庄子村,离王庄子远的六个舖划定切糕铺生产队。那时候切糕铺分六处居住,从王庄子村南4里处,沿河往西南到现在的八里桥,南北长约五华里。之所以选择河边,是因为取水方便,排水也方便。
那时候富裕户想法挤兑,强行购房置地扩大家产,为了养家糊口,贫困户只好卖掉祖先留下的几间旧房和土地,买点农具和捕鱼工具,选择靠海近的地方,开荒捕鱼维持生计。
先人们用扁担挑着衣服和锅碗瓢盆等用品,来到二十多里外的海边。一家老小,能走的就走着,不能走的就用筐挑着。远离故土,重建家园确实的很不容易。刚来的时候,先挖一个地窨子,在里边住上一二年,手头稍微宽裕点了再盖土房。地窨子就是半地下的脊顶有窗的小房子。房盖是檩上直接用大秫秸捆上捆,在上边就是用碱土抹严实,雨水一般冲不漏,但是连阴雨天就是外边大下,屋里小下。锅台有在里边的也有在外边的,四周用土埝好防止进水。
盖的房子也很简陋的土房,建房用旧砖头打底,使用铁锹挖蓑棘疙瘩(带草的土块,一般是土李子草的土块)垒墙,房上有檩无椽子,因为盐碱不长芦苇,房盖和地窨子一样也是秫秸的,也用碱土抹房。土房子高八尺,宽五六米,三间一明,和现在的布局差不多少。土房子一直住到六八年左右,后来条件好了,各舖的房子也逐渐变成了砖木房。
六个舖都有名字,最北边是安凤舖有五家人,位于切糕铺东北约五华里处;安家舖七家,离切糕铺三里;艾家舖两家,离切糕铺三里,小陈家海,位于河南离切糕铺四里,小刘家舖四家,离切糕铺一里,切糕铺分南北两个舖,北边是李家铺,东南是安宗州舖和艾家舖两家。建庄以后安广姿的父亲在此做切糕,赶海的人,挑鱼的人在此歇脚,买切糕吃,打尖(休息)吃饭,过路人就把此处叫切糕铺。老安切糕做工精细,品质上乘,甘甜如蜜,深受过往人员喜欢。那时候外地人对六个舖的十八户人家统称切糕铺。
当时的人们主要是靠开荒糊口,打鱼摸虾、挑鱼卖鱼赚零花钱。开荒主要是选择盐碱相对少,长草的地块,做好围埝,一块块很小的地块,俗称云彩场,然后精耕细作,种上一些抗碱的高粱,豆类,个别地块赶不上风调雨顺年头长得高粱穗子很大,收成也不错,赶上下闹雨也许颗粒不收。当时没人买得起船,网具有苇雹子(用苇子织成的网具)和旋网,大多是靠双手摸鱼和网抄子捞渔。有的人家也养些猪羊,自繁自养。农耕是为了填肚子,渔牧是赚点日常开支。远离闹市和乡村,河水,油灯,野菜、高粱米,自给自足的生活,养活了几代人,延续了几十年。
官马大道与战备路
乐亭自古就是丰腴之地,乐亭沿海有丰富的鱼类资源和海盐。大清河口食盐晶莹剔透,盐质上乘。为巩固海防和开发盐业,早在明朝海口有官马大道乐亭大清河,向古炮台运送军需物资,向内陆输送食盐。古官马大道从村东经过,和现的平大路差不多吻合,八里桥也因地理位置优势受到重视和青睐。随着海防的发展,冷大公路修建,那时候冷大路是一条国防路,起点是冷口,终点是大清河。冷大路弯弯曲曲是一条空袭的路,车在下边行驶,因为有绿树遮掩,飞机从上边看不到。1964年罗瑞卿大比武时,在村周边建设了国防工事若干,群众拥军意识强,自觉维护国防工程,沿海民兵作用发挥显著,执勤站岗,巡逻放哨,保卫幸福家园。村里青年参军的也不少,有的因而提干重要,有的把部队的优良传统回家乡,建设新农村发挥力量。
村名由来
村东有冷大路贯穿,冷大路过石碑河上有一座大桥,这座桥距王庄子8里,距尖铺8里,1965年建村的时候,村里几个干部商定以桥名定庄为八里桥。现在全村有118户,400ロ人,汉族居多,1996、1999年有移民近入满族31人,以安姓为主占51%,另有陈、张、李等姓。聚落呈长方形,东西240米,南北350米,街道东西走向,房含多为砖木结构,平房焦顶。
1949年归乐亭五区管辖,1958年为闫各庄人民公社王庄子大队切糕铺生产队,1961年为马头营公社王庄子大队切糕铺生产队,1965年以桥定庄名为八里桥,1984年改为马头营乡八里桥村民委员会。1997年为马头营镇八里桥村民委员会。现在的八里桥经济以农业为主,有耕地面积3000多亩,地势平坦,轻盐化轻壤质潮土,主要种植水稻。
抗日故事
1935年,日本鬼子看中了大清河盐场这块风水宝地,他们强行占领盐场,在老春铺建起红房子(当地人叫大营),住进60多个日本兵,霸占我滩涂,强制当地群众,开滩制盐,帮他忙修建公路码头,建立岗哨,老百姓敢怒不敢言。日本鬼子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百姓开始进行革命斗争。为了镇压人民的反抗斗争,红房子日本鬼子建造监狱,在老春铺村西北设置了万人坑,活埋无辜的群众。
1942年共产党开发路南,路南区委派王志国、王民德到沿海一带开展工作,高各庄有办事处。在办事处领导下,羊角村党支部书记韩亭新在离红房子最近的八里桥,发展进步青年安作善秘密入党,作为我党交通员,护送情报,传递信息,按照羊角支部的指示,在高度保密的情况下,开展抗日运动。收集红房子日本鬼子的动向,并是在夜间,徒步送给八路军手中。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八里桥等沿海村群众和日本鬼子进行了坚决斗争。破坏盐池、偷枪、破坏日本鬼子交通。日本鬼子经常以清乡为名,或开车或步行,到附近的村庄,进行大搜查。附近的村,特别是安家海、八里桥、九沟、贾滩上的群众深受其害,他们把怀疑的无辜群众,抓到大营进行盘查询问,有的被活埋,有的被绑在凸榆树上,让饿了几天的狼狗活活的咬死吃掉。有一年他们以怀疑破坏交通为名,把八里桥的安双明、安广武抓到红房子审问,让他们说出破坏交通的八路军和村里的共产党员,两位青年视死如归什么也没说,日本鬼子什么也没得到,把他们打个半死,最后火会通知家里取保领人,安双明到家一周后不治身亡,安广武被打成重度残疾,拄双拐才能勉强活动,他就这样生活一辈子。
八里桥小学
六十年代以前,因地势偏远,孩子们上学困难,村里没有几个识字的人。想上学要去八里地以外王庄子,那时候买不起自行车,多数住亲戚家,走着上的,上一段时间就不去了。为了提高文化素质,村里安排初中毕业的安翠英教孩子们识字。安翠英把她家的厢房腾出来,建立八里桥学校,她教学认真,学生从十几个到几十个,她视孩子为亲人,为人师表,教学成绩很好。那时候就是一个老师,带着一群学生,不分年龄,她带的四个班36名学生,靠甲乙丙教学法,半工半读,第一个在沿海村彻底消除了文盲。闫各庄工委教育组,到这里检查工作 抽查一个学生,所考80个生字全部答对,这是全县非复式班都少有的良好成绩。复式班的教学工作法,得到教育局领导的高度肯定,并在学校召开全县教育工作现场会议,在全县推广,安翠英因业绩突出被发展为中共党员,担任支部书记。后来村里出钱建起小校有1-4年级,五年级以后去王庄子。93年建成是完小(复式班),房子12间,学生50多人,教师4人,2000年并入安家海学校。
围海造田和大集中
1972年乐亭遭遇特大海啸侵袭,海水倒灌良田,农业生产遭受巨大损失。1973年乐亭县围海造田,八里桥群众积极参加了大会战,由于海挡的保护,八里桥很多土地不再受海水侵袭,开始重新化方,彻底出消灭零散的云彩场。从那时起,集体土地不断增加不少。76年大地震八里桥村六个舖遭到严重破坏。抗震救灾中,当时支部书记安树森等一班人的党支部提出一个设想,把全村统一集中到靠冷大路最近的切糕铺,实现集中建房,便于统一供水用电。
这种想法很快得到年轻群众的响应,但也有部分老人故土难离,提出种种理由不愿集中,支部采取逐户动员,党员干部带头搬迁办法,历时三年搬迁完毕。1977年全村集中到切糕舖,实现大融合,建设新农村。当年全村用上了电,当时全村两个生产队六百亩耕地依然是靠天吃饭。
稻田开发与交公粮
1977-79年八里桥开展为期三年的农田基本建设工程。条田化方,起碱阔地。请农林局陈立农主管测量定撅,综合开发排灌路,按照地势采取北路,灌渠,南侧排水沟设计方法,按照全县统一设计标准,每个台面300m X 25m为10亩一个标准台面。北部地区人主要靠人工条田化方,不足300人小村,每天出动劳动力100多人,发扬战天斗地的大寨精神,男女老少齐上阵用铁锹扁担大筐,开创一个片新农田。78年公社党委大力支持,实行每人补助2斤玉米政策,推动工作开展。党支部召开动员会,设定任务,男的每天五米,女的四米,调动群众积极性,奋战一百天盐碱滩上造良田。79年开始用开沟犁提高了劳动效率基本完成条田改造。在开发种公社党委胡履军书记经常深入基层,鼓励激发群众斗志,发动群众搞开发,从人力物力财力给与支持。80年以前,村里的一半土地为旱田,81年开始全部稻田。那时候300人的小村,每年给国家交粮食25万斤,受到上级领导的称赞。
全部稻田以后化肥紧缺,村党支部找到镇党委,党委书记韩会杰的大力支持,几次骑自行车到县土产,帮助村里联系购买尿素15吨,解决了群众燃眉之急,提高了粮食产量。
责任制以后,勤劳的八里桥人通过精耕细作提高产量,组织务工创造收益,滩涂养殖,造船出海,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为减少劳力,降低生产成本,村里一直谋划上电问题,经过几年的努力,2015年在电力局高佩琳局长大力支持,全村投资170万全部耕地告别柴油抽水的时代,实现抽水电气化。
在党的领导下,八里桥靠着勤劳和智慧,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的八里桥乡风文明,街道整齐,环境优美,群众富裕,全面走进小康社会,人民过上幸福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