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个体实在过分渺小,所以求知若渴。
倒也不能说今年第一,天文纪录片本身就具有解读力,即因着本身知识的匮乏,所以许多东西讲出来本身都已经够打破日常思维,甚至是惊为天人。可我也知道,随着我积累的越多,有许多“重复”的角度或者说知识本身会慢慢变成我的定式思维,可这恰恰是这部纪录片在最后一集所不提倡的。定式思维是个安全而又危险的东西,她可以使得我面对同样的境况时坦率作出决定,同样也会使我为因此而导致的错误痛苦买单。
怎么说呢,如果人类确实是在朝着好的方向发展,那么好本身有没有尽头?这或许会变成我的作品所思考的东西,可我也知道这一切不会有明确的答案,即使有,那答案也早已在过去,很久远的过去已经告诉我们了,就像太阳能的利用。文学写作的主题一次又一次重复,在不同的时代,倒也不必说是古人的专有物,但如果人类一直在做的都是简单重复的工作的话,我们为什么还要乐此不彼的继续这样的一件事?
宇宙时空之旅,让我想起了自己听过的莎士比亚的“人无往不生活在果核中,却仍以为自己是无垠之王。”类似这个表述吧,果壳中的宇宙,多么精巧的比喻,因为本身受到的主流文化教育已经把我带入了一个惯性思维的角度,使得我对于这些表述不以为然,可是一旦真正的静下心来想,又无不敬佩前人的智慧,可这些前人的智慧,真正的证明主体却是一代又一代的后继者,如果是这样,倒也不必太过于轻慢自己。
可前人也为我们设下了种种束缚,即“人是时间的囚徒”,如果在生命的起点并没有时间,为什么人们非得创造时间?为了农事生产?为了纪录?虽然时间对我们的益处可能大于坏处,可因为它被赋予了客观性的地位,使得谁人也跨越不了时间的鸿沟,于是虚度光阴便受着时间和自身精神的双重责难,变成了一个“黑洞”。
这或许也是为什么自己产生了避世的想法的原因吧,我以为人的一辈子本身是自由的,可文明社会的自由的获得的成本太高了,物化所有的一切,钱成为追求某种自由的媒介,于是本质上的东西被暂时忘却,一个个个体把媒介当成了目的,不是个体愚钝,恰恰是整体社会的本末倒置,可能这也是一家之言。
毕竟真实的社会是怎么样,每一个人都在切身的体会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