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赖耶缘起
赖耶,即阿赖耶识。阿赖耶,是藏、能藏、集藏之意。
在佛教唯识学理论中,生命有八种识: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末那识、阿赖耶识。其中前五种识对应五种感官的分别识,第六识是能对前五识进行思维分别的意识,第七识是对自我进行思维分别的自我意识,第八识则是上述所有识的根源和集藏处。
以视角学范畴而言,前五识对应的是【视角-视界】,意识对应的是【心-视角】,末那识对应的是【心】,阿赖耶识对应的是未觉醒的【超级视角】。
前面所说的【十二因缘】,所对应的是由【心-视角-视界-世界】所构成的非全量生命宇宙。十二因缘相续运动的过程,即是因【超级视角】的隐而不显,而使生命始终被束缚在非全量生命宇宙中,不断重复从高维向低维创生,以及被迫从低维复归于高维的过程。十二因缘揭示的是生命运动变化的内在机制。在生命的表现层,则主要集中于【世界】。生命在【世界】这一维度层面积累了大量的【业】和【业力】,其生命活动的主要关注点同样也集中于【世界】,这既使【世界】这一层面非常地丰富多彩,但同时也抑制了生命在其他维度的发展。特别是对于生命本体智慧的觉醒来说——即超级视角的觉醒,过于关注【世界】将使此觉醒的难度大大增加。
但生命自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超级视角】虽然通常来说隐而不显,但其并非没有任何的作用。就其本性来说,自在、自由是其天然本性,虽然生命由于对自性真相无明、无知而被幻相所迷,造作诸多善恶之业,饱尝各种苦乐之果,但基于生命内在本性的力量仍会透发到生命的显现层,这即体现为人类对自身生命永恒的追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到哪里去,以及对终极自由与永恒的不懈追求。
追求欲望之乐是生命的天性,追求究竟的自由同样是生命的天性。实现自我是生命的追求,超越自我同样是生命的追求!
【心识】虽然有顽固的【分别心】,但在心识发展的高级阶段——人类心识,还有着【反观自照】的强大功能。
这一功能为生命觉醒创造了实现的机会和条件。
整个视角学体系,本质上都建构在【反观自照】这一高级意识功能基础上。【视角】本身就有【反观自照】的含义。
视角学,正是通过不断地【反观自照】从而不断地超越原有的视角,实现生命视角的不断扩展、提升、升华、超越。
生命之视角,从聚焦于【世界】,到聚焦于【视界】,再到聚焦于【视角】,再到聚焦于【心】,乃至最后实现对【心】的超越,使得【视角】升华为【超级视角】,生命内在本体智慧的光明终于赤裸显现出来。从此,生命中就有了真正的光明,不再是一片【无明】。
这个过程既可以说是生命智慧发展的奇迹,也可以说是生命内在本有的天性使然。
这个过程,对很多生命来说,无比地漫长,长到【三大阿僧祇劫】,而对有些生命来说,似乎很短,只需要短短的几十年,十几年,几年,几个月,甚至仅仅只是短短一瞬间。
何以如此呢?我们还是从本节的主题【赖耶缘起】说起。
阿赖耶识,所对应的是尚未觉醒、隐而不显的超级视角,而觉醒后的超级视角所对应的生命本体,在佛学中称为如来藏,或者真如。
所以,也可以说,阿赖耶识其实也是生命的本体,只不过代表了生命本体智慧未觉醒时的生命本体状态,而如来藏(真如)则代表了生命本体智慧觉醒后的生命本体状态。阿赖耶识和如来藏,是同一生命本体的两个面,一个代表【无明】,一个代表【明】。
而从更深的意义上来说,【明】才是更深的根本。【无明】仅仅是【明】被遮蔽的状态,扫除遮蔽,【明】就自然显现出来。
因此,在视角学中直接将【超级视角】作为生命宇宙之本体,而把超级视角觉醒前的状态,归纳到了【心】之中。
因此,【赖耶缘起】在视角学中对应的范畴为【心-视角-视界-世界】。其中阿赖耶识对应的范畴为【心】。
赖耶缘起,相比业感缘起,强调的是阿赖耶识的【能藏】作用,即一切业力习气之所以能对生命产生作用,是因为所有的业力习气会形成“种子”储藏在阿赖耶识中,当因缘条件适合时,种子就会显发出来,配合因缘显现为实际的身口意的行为,从而导致一定的结果。
这种业力习气“种子”传统上分成三类:善的业力种子,恶的业力种子,不善不恶的业力种子。生命即是这三种业力习气种子生生不息相续演绎的舞台。所以从这样的角度而言,生命是没有自由的,一切都是“种子”的鲜活表演。
当然,生命仍是有着一定的自主性的,比如有意识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生命即可展现出越来越善美的状态。这也是修行的意义之一。
但更重要的是不断地集聚“智慧的种子”——对【明】的智慧的闻、思、修。当一个生命致力于将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对【明】之智慧的闻思修时,生命本体智慧觉醒的种子就会快速集聚、成长、显发。当智慧的种子集聚到一定程度——突破从量变到质变的临界点时,生命内在沉睡的本体智慧就会在对智慧闻思修的激发下觉醒过来!生命本体智慧觉醒后,生命中的一切就沐浴在生命本体智慧光明的照耀中。
因此,生命觉醒的快慢程度,即取决于智慧种子集聚的速度与质量。这也是为什么在佛陀的时代倡导出家专修的原因之一。
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当代人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环境,出家专修已经不再适合大部分人。在生活中修行,在工作中修行,成了追求生命觉醒的人非常强烈的现实需求。生命视角学,即是为适应当代人在工作生活中修行追求生命觉醒而进行的一种新的探索。
视角学,充分吸纳了传统生命觉醒智慧的核心思想及方法内涵,同时基于视角学本身的特性,而集中融入到视角智慧之中。
在视角学中,更强调【视角】的作用,即使是【心】,也将其视为视角之一种,即【心视角】。
【视角】的意义就在于,永远注重【反观自照】,并在【反观自照】中不断超越原有视角的局限,包括心视角的局限,从而促使生命不断升华。
在视角学中,【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不是最重要的,专注于【反观自照】才是最重要的。
而【反观自照】的真正意义即是修行的意义:自律、自省、自强、自观、自照、自警、自觉、自悟、自明!
能够做到这一点,即是更高级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而【反观自照】的训练不限时间地点,在工作和生活中同样可以进行这种训练。
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将此【反观自照】的功夫做到极致,【心】就可以完成自我超越,从而升华为【超级视角】,实现生命本体智慧的觉醒。
如果用传统缘起观的说法,即是打破和超越【赖耶缘起】而成就【真如缘起】!
关于真如缘起,我们下一篇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