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源记是魏晋时期陶渊明的一篇作品,那个时期百姓生活在战乱当中,一定非常渴望宁静的生活。陶渊明写这篇文章就构建了一个美好单纯的乌托邦,遇到似梦,再求而不可得。
这个故事的语境设定在晋太元中,一个武陵的地方,此地人以捕鱼为生。这就像我们生活的任何一个时代,任何一个地方,人人都要辛苦劳作,养车养房养孩子。时间地点无所谓,纯属虚构罢了。可是,总得有个开头,有个定位。
接下来人物上场,一个普普通通的打渔人,一个复杂的多面的真实的人,好的不好的都有。陶渊明以第三人称来写故事,不带主观色彩,不说教不煽情,就白描似的叙述。这个人像往常一样,开始一天的劳作,有次,顺着溪水前行,可能是溪水太美,也可能是心情太好,划着小船居然忘了划了多远,反正是迷路了。怎么会忘?一个人什么时候才会忘?投入的时候,忘记时间的时候,对吗?正因为没受时间的束缚,他才发现了桃花林。这个情节又往前一步,之后呢?
桃花林啊,那真是美。渔人忽然看见岸边百步长的距离,都是桃花,没有别的杂树,遇到这么纯粹的美该是多惊喜。我们对周围事物早已习以为常,早已不带新奇的眼睛去感受它们了。而这片从未见过的桃花林让渔人惊喜赞叹,眼睛耳朵嗅觉感觉统统全用上,灵敏地感受这片美景。芳草鲜美,落英缤纷,从未有人破坏的美景,一片原生态,让人不忍心打扰花的热闹。人世间哪里有这等美景?所以渔人特别惊异,读者也跟着一起惊奇。人人都有颗好奇的心,只是在当今社会这颗心被功利世俗给掩盖起来了。那些仍保留这份赤子之心的人是幸福的,内心是丰盈的。所以渔人其实是一个象征性的人物,他带着我们的那颗爱美的心,带领我们继续前行,想看一看林子尽头是什么。我想,正是渔人看到了美,才会惊喜,才会想继续探索,才会细致观察美好的细节。现在谁还有这等闲情逸致?虽然桃花源记没有写这些宏大的意义,但是他对景色的描写,对渔人情感的反应都写的很准确入神,我们可以透过这些白描的东西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