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而3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伪善的面貌,这种人,‘仁德’是不会多的。”
体会:阿谀奉承的话少听,看别人脸色说话的人少来往。
汉武帝时期,有一个大臣叫公孙弘,很会揣摩上意,说汉武帝爱听的话,皇帝听了就高兴。但是朝中学问高的人,一眼就看透了公孙弘巧言令色的面目,跟公孙弘讲:请你在谈事的时候,务必按正统的儒学思想来谈,不要曲解,以媚俗求荣。
但皇帝喜欢他,所以一年内就提升当上了左内使,与汲黯同朝为官。
每次奏报政事的时候,看到武帝不高兴,他也不争辩。而且大多时候,都是别人先讲,他在后面补充。但他的补充意见,也是看武帝的脸色行事。在私底下,他与其他同朝为官的公卿们商议、约定好一起建议的内容。但一上了朝,他就会违反当时约定好的意见。
汲黯就当庭责问他说:你这样提意见,不遵守本来的意思,是对人不忠。武帝就问公孙弘,公孙弘很会说话,他讲:了解臣的人,会认为臣是忠心的;不了解臣的人,就认为臣是不忠。武帝听了他的话很开心,所以后来再有人指责他的时候,武帝都会厚待他,为他开脱。
公孙弘与汲黯的明争暗斗,最终还是公孙胜了一筹。这也反过来说明,“巧言令色”确实厉害,不可不防。
公孙弘为人,表面十分宽和,世人曾夸他贤明。但公孙弘内心并非如此,他为人意忌,外宽内深,表面伪善,暗中报复。阴谋“杀主父偃,徙董仲舒于胶西”,留一个伪善的千古骂名。
一个伪善的人,是不会真正有仁爱之心的。为达目的他会察言观色,不折手段,阿谀奉承无所不用其极。所以,真正有修养的人,别人给自己戴高帽的时候,就要小心了。
真正为你好的人,不会无故当面夸赞你。他们不希望你犯错,不希望你走弯路。说话直接、率真,会让你觉得不舒服,但良药苦口利于行啊。
反观我们自己,更要做到“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不要只跟那些说好听话的人交朋友,要多跟那些会给你提不同见解、不同想法、不同意见的人来往,这样我们才会不断的进步。
当然,自己也要踏实学习,心存仁爱,不能“巧言令色”,心存伪善。只有自己做好了,站正了才能判断出好与坏、是与非。
别人给你提出好的意见要去实践、去改变,这样才会越来越好。不好的就要舍得放弃,不要停留在舒适区。
所以,我们不仅要做一个胸怀广博,有仁爱之心的人,也要学会分辨好坏,判断是非,这也是一种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