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读了很多书,但是又感觉没读,生活还是没有变化。所以是哪里出了问题,到底该怎么读书,有什么方法呢?
《如何高效读懂一本书》的作者,秋叶老师在序篇总结了10种读书方法,总有一种适合你。
1.通读法丨培养思考框架
如果你曾经有过这样的疑问:遇到一个现象或事件,别人分析的头头是道,怎么听谁说都有道理,可就是没有自己的道理。
这是因为没有自己的思考框架,想要培养自己的思考框架可以使用通读法:
①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领域
②找到这个领域的经典入门书
③反复读,读到几乎可以讲给小白听的透彻程度
这时你既有了这个领域的知识,还学到了介绍事情的结构体系,自然也就有了自己看待事物的角度和方法了。
2.树读法丨做研究时可以用
①列出自己要研究的主线
②再列小标题提纲
③根据每个枝干小标题查找相应的资料阅读(这个领域所有可以找到的文献都可以读)
④找到自己最需要内容留下保存
3.图读法丨啃“硬”书时
什么是“硬”书,这里对于“硬”书的理解是,高质量但是由于一些原因很难读下去,比如是外文书或是内容超级多等原因。
①一段一段或者一节一节的读
②概括每个部分的大意
③填写到思维导图或事PPT等类型的工具里进行图解
④按自己的理解在工具中梳理一下,方便回看
这样可以把一段段的文字结构化,跟上作者的思路。
4.框读法丨带着问题读书
这个方法适合有一些读书经验的小伙伴尝试,读书的框架可以从以往的读书经验中获得,如果你没有总结过,秋叶老师也列出了一些他的框架供你参考。
拿经管类的书举例,比如:
这本书想要解决什么问题?
作者看到目前社会的状况是怎样的?
作者认为这个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带着这些问题框架去读书,会更快的找到答案。
你掌握的框架越多读书的角度也就越多,可以获得更多的乐趣。
5.炼读法丨提炼观点
这个方法秋叶老师也觉得很难,但他又最喜欢用,重点在“提炼”,就是把作者的逻辑从书里提炼出来,变成自己能够说清楚的核心观点。
因为能用自己的话输出,才说明你确实是读懂了,才更有机会去实践。
这篇的5种方法,由易到难,有适合你的吗?可以点赞收藏下次读书时候看哦~
6.逆读法丨读“不太好”的书
对于有点“烂大街”,甚至教条化的书和内容,还有你读着觉得好像没那么对的书,可以带着批判的想法反驳这本书,和书的作者“杠”着来。
比如作者说写文章观点一定要放在开头,那你就把它放到中间或者结尾,然后逻辑依旧通顺。
这么读着读着可能会觉得很有趣,当然不是让你做杠精,为了反驳而反驳,要有理有据,平时也要多学习批判性思维的方法,抱着学习的心态反驳。
7.抄读法丨读“高人”的书
有的书十分经典深奥,作者的学识远远高于普通人,这样的书可以抄写下经典的句子段落,日后反复体会研读,每读一次都会体会到不一样的感悟。
还可以把自己的感悟写下来做记录,这样就可以看到自己处在不同人生阶段的感悟和成长。
8.诵读法丨读文艺书
文艺书读的就是感情感受。
一个安静的角落,一杯茶,阳光温暖的照在身上,拿起一本诗词赋,朗读默念,感受书里的爱恨情仇。
9.仿读法丨读工具书
读工具书的目的,当然要用起来,看百遍不如做一遍,照着书里的方法做就完了。
10闲读法丨读快餐书
网络小说笑话段子,可以在无聊的时候,随便翻开一页读一读,换换脑子轻松一下。
最后说了这么多读书方法,但是在实际读的时候也不一定会分得十分清楚,或是必须要用哪一种方法。
可以交叉使用,也可以随心读,熟悉了方法也要活学活用才好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