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阅读原文
《态度改变与社会影响》,第27页
以上的例子说明了我们对社会事物的五种反应类别。第一种是行为本身,我们投票、购买某种产品、在某项请愿书上签字、献血,这些都是行为。第二种是行为意向,指在做某事之前的期望和具体的行动计划,有点像新年的誓言,这些计划可能从不会实施。第三类是指引我们行动的观念,我们的信念,或者(更宽泛地说)我们的认知。它们包括关于某个事物和应该如何对待它的一些信念和知识。第四种是情感反应,情绪或直觉,反映了对某种事件或某种事物所产生的生理唤醒,包括快感、悲伤等。最后一类就是态度本身,即对某种事物的整体评价。因此,我们们可以将态度广义地定义为建立在认知、情感反应、行为意向以及过去行为基础上的评价倾向性,这些都可以改变我们的认知、行为、情感反应,以及未来的行为意向和行为本身。
I: 用自己的语言重述获取的新知
思维局限,自己看到“态度”这两字总是以为就只是积极/消积或者正面/负面的代表,或者片面的想到情感反应。今天看到这段话,承认又一次更新了认知,豁然开朗。我们对待一件事物的态度有5种反应类别:行为本身、行为意向、指引我们行动的观念/信念/认知、情感反应、态度本身。而通过这些可以改变我们的认知,影响我们的意向和情感反应,从而改变自己的行动。
A1: 描述与I相关的自己的经验
工作上有一个北欧的客户,在宁波有办事处。多次接触下来,我和我们领导对这个办事处自以为是又得寸进尺的负责人很是反感,包括他的一个手下。然后自己有了成见之后,每次对他们的态度也就略带不满。有一次那个负责人打来电话要求订单上的样品更改事件,由于之前就这样品已经沟通过几次,技术上也提出了不能更改的回复。而客户一而再三的无理要求,让我当时强忍着自己的脾气在电话中首次表达了自己不愿配合的情绪,从而导致接下来的一阵子里他直接越过我去联系了我的领导;还有就是他的手下说话直接,几次评论自己的工作成果,也让自己倍感生气,所以当再次在Q上看到她对自己的评价时,耿直的自己直接打了电话过去表达了自己的情绪和意见。(果然是控制型的人接受不了评论~_~)
A2: 具有明确目标的个人行动方案或运用
对于那次飙电话的结果,事后其实自己也感到后悔和冲动。所以待自己冷静下来后,碍于情面,在Q上和她委婉的道了歉,说明了一下情况。然后因为货物关系去了一趟他们办公室拿物件,她在我临出门前给了我一个“一人拿不动,需要再叫一个同事一起帮忙”的温馨提醒,也让自己备感小温暖,随后等我回到办公室,又在Q上说本来打算请我吃桔子的,匆忙下就忘了。更让自己倍感惭愧,哈。。 在接下去的几次工作事件中,在(书面)沟通事情前后也会简单的发几个愉快的表情来表达自己的心情,以免影响书面表达的态度;而我对她的态度也由之前的烦燥反感转变为平静和愉快。(反正我是愉快沟通的,感觉对方应该也是有感触的,因为我的态度改变了,哈)
至于那位负责人,我想以后工作沟通中可以这样:
1. 去除之前积累的成见(带着情绪去沟通结果都是不理解的)
2. 抱着平和的心情以实际情况好好说话哈
3. 可以约出来吃个饭聊聊天,适当增加幽默感消除之前的嫌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