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上海福州路百新书局老店新开,昨日(周日),拆书帮上海喜乐分舵举办了一场拆书活动。作为喜乐舵主和三级拆书家,我做了现场带拆。
在开场的自我介绍环节,有一位学习者(这可是专业术语哦。在拆书活动中,有2种角色——拆书家&学习者)是这样介绍自己的:2年前看了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对拆书帮很感兴趣。可惜一直没有行动。上个月,崔律到上海橙子(古典老师创办的橙子学院)带拆《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我在现场学习后,感触很大,收获很多。于是,跟着崔律,来到拆书帮上海喜乐分舵学习。
还有一位学习者是这样介绍自己的:我差不多也是2年前看了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关注了2年,前一段时间刚取消关注(笑)。这次,我朋友介绍说这里有活动,我赶紧报名,并且又恢复了关注。我认为拆书是个很好的学习方式,只是迟迟没有行动。
听到这里,崔律忍不住感慨:我自己认识拆书帮还不足2年,显然比这两位要晚。但是,现在我在拆书帮的成就、我自己获得的成长和进步,却远远超过这两位,佐证了那句话“为何你知道那么多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这一生呢?”——因为你没有行动!
缘起:整理术
2014年10月,在某法律订阅号文章中看到一个书单,其中一本介绍“整理术”,曰可以用来整理会议记录和案卷等。虽然我是学日语的,我也清楚日本的整理习惯,但请原谅我在没有接触拆书帮之前只读法律书。所以,当我得知竟然有这样的书时,简直惊为天人。
书单中介绍的那本书是台湾出版的,大陆没有出版。我便拜托朋友台湾旅游时去诚品书店代购,可惜大约要等1个月时间。在此期间,我按照豆瓣专题介绍,几乎购买了所有“整理术”的书籍(调查某个法律问题时,尽可能全面地搜集信息。这是妥妥的职业病表现呀)。
在搜集过程中,我又发现了一个新词,叫做:“笔记术”。“天呐!”(请看官们自行代入小岳岳的表情),我当时觉得世界真是太大了(可见没文化是多么地可怕)。于是,同样地,又买了一堆“笔记术”的书(再次证明“职业病”的威力)。
于是,11月份,问题出现了。对于一个只会看法律书的人而言,面对着两大箱整理术和笔记术的书,完全无从下手。过了1个月,依然有好多书没有拆封……
再于是,我开始研究“阅读术”(此处体现了法律人的学习能力是非常强的,知道了“整理术”和“笔记术”后,马上举一反三形成了“阅读术”(笑哭符号))。后,历史重演,又买了一堆“阅读术”的书(自己其实已经无语了,职业病没得治呀……)
幸好,苍天不负我,在阅读术中,我发现了一本秘籍——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
读完了书中的“序”之后(我的读书习惯:先看封面、目录,再看序言、结束语,尤其喜欢看序言,决定了这本书是否值得读),无比赞同赵周老师的观点。马上按图索骥,参加了第一次拆书现场活动(作为一个工作日工作、周末也工作的宅女来说,那是我第一次走出了事务所,参加线下活动(笑哭))。
当时大约是2014年11月底、12月初的样子。
就这样,我与拆书帮开始结缘了。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