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总会遇到意想不到的悲催事儿:你早上贪睡晚起了几分钟,风风火火地终于出了门,翘首以待的等着公车。你前面有很多人,他们与你等的是同一辆车。你不停地看表,秒针飞得一般转动,你越是急不可耐,车越不来,好不容易来了一辆,肯定不是你要坐的那班。你的耐心耗尽,狠狠心叫了一辆的士,车刚起步,你要坐得那辆公车就来了。如果你以为倒霉的事情就这样结束了,那你就错了。你心里还在郁闷公车跟你作对的事,但只能安慰自己,“只要不迟到,多花几个钱没什么”。遗憾的是,你的霉运仍在继续:堵车了!你气鼓鼓的坐在的士上,伸着脖子望着一眼看不到头的汽车长龙。你再次狠了狠心,付钱、下车、一路狂奔。你此刻一定想着上天眷顾你,看在你这么努力的份上。但是,上帝没有听到你的祈祷,在你疾步如风的时候,你的鞋跟断了,还崴了脚,你欲哭无泪。再看一下时间,你知道无力回天了,铁定要迟到。拖着坏掉的鞋子、废掉的脚,你终于到了公司。你希望同事、上司都别注意到你,怎知道偏偏“上帝”记起了你,“怎么这么晚,快点进来开会!”。就这样,你来不及收拾一身的狼狈,在众目睽睽之下一瘸一拐的走进了会议室…
上面啼笑皆非的案例中,隐藏着一个神秘的“咒语”——墨菲定律。墨菲定律是西方世界常用的俚语,出自美国工程师爱德华•墨菲的著名论断,它的主要内容是:事情如果有变坏的可能,不管这种可能性有多小,它总会发生。正如上面那位“倒霉蛋”的悲催经历。
墨菲是美国爱德华兹空军基地的上尉工程师。1949年,他和他的上司斯塔普少校,在一次火箭减速超重试验中,因仪器失灵发生了事故。墨菲发现,测量仪表被一个技术人员装反了。只因为有两种方法可以将仪器固定在支架上,而不可思议的是,工作人员竟然有条不紊地将16个仪器全部装在了错误的位置。由此,他得出的教训是:如果做某项工作有多种方法,而其中有一种方法将导致事故,那么一定有人会按这种方法去做。该定律的原话是这样说的:
If there are two or more ways to do something, and one of those ways can result in a catastrophe, then someone will do it.(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选择,而其中一种将导致灾难,则必定有人会作出这种选择。)在事后的一次记者招待会上,斯塔普将其称为“墨菲法则”,并以极为简洁的方式作了重新表述:凡事可能出岔子,就一定会出岔子。墨菲法则在技术界不胫而走,因为它道出了一个铁的事实:技术风险能够由可能性变为突发性的事实。
半个多世纪以来,墨菲定律的适用范围早已超出了技术界的范畴,被广泛用于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墨菲定律像是悬在人们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剑”,搅得人们提心吊胆、心神不宁。从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件,到“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失事、7.23动车追尾等一系列的灾难性的事件背后,无不隐含着“墨菲定律”的身影。它时刻警示着自以为是的人们:我们解决问题的手段越高明,我们将要面临的麻烦就越严重。事故照旧还会发生,永远会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