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助学金评定会议上,我用寝室长和团学联干部的身份否决了我一个室友。
我向来不愿多讲话,但平时的言行举止给大家的印象是很可靠的。这是我有史以来第一次用自己的小“职务”说话。所以辅导员也只是有些惊讶地问一句“为什么”,我只是淡淡说了一句“比她表现优秀的,家境有些差的同学很多,她不适合。”
我没有讲出我对这个室友否决的原因,这是我给自己保留的善良。
我们寝室四个人,她们三个都是建档贫困生。大一大二的时候我想着寝室同学要相亲相爱,于是帮助她们在我能知道的所有勤工助学岗都打听了一遍,帮助她们找工作。我其他两个室友都去试着做,虽然赚的不多但是基本伙食费是够的(她们生活还算节俭)。而我这个室友呢?一边娇滴滴地说自己没时间,一边在没课的时候窝在寝室刷着偶像剧和综艺节目傻笑。
当然如果只有这一件事情的话并不能让我怎么样。
我们大一的清明节去她们家玩(只有她是本省人),我看到她家情况就知道她们家条件确实差一些:农村,家里有老人,父母没有正式工作都是打零工,家里三个孩子两个读大学一个读初中。
而且她讲过,她家因为条件不好把她放在她大姨家里养大。
我见过她的父母,和我父母年纪差不多,但是看起来比我父母衰老很多。(我家没矿)
当然,单看家里情况也不能完全判断她家真实条件。
可是她在申请书上怎么写的呢?父亲肝硬化,家里负债50余万元,学费贷款……等等。我见过她们三个人的申请书,每个人家里情况我都了解(假设所有情况都属实)。她们彼此之间应该不清楚各自的家境。
我觉得相比之下,她家情况确实有些惨。可她是怎么做的呢?成绩平平,六级考了两次都没过,不参加活动,没什么特长,交际能力也一般。
我另外两个室友至少有一个成绩还可以,另一个性格开朗,参加许多活动。而且她们两个人会打工,生活还比较节俭。
她呢?对于学校里的勤工助学岗挑三拣四,自己也不打工,靠着花呗生存(我们有远离校园贷的承诺活动,问卷调查的时候她写的用花呗),买一堆便宜的化妆品衣服之类。我有次无意瞄了一眼她在刷一个79块钱的运动鞋页面。
我并不是说要买多贵的东西,我也是花家长的钱我有什么资格奢侈?但是我觉得是买精不买多,消费观可能和原生家庭的影响也有关系吧。
每次有助学金申请的时候她都申请,似乎原生家庭的清贫是她来钱的资本。可是对于其他家境同样不好甚至更糟糕但成绩优秀的同学公平吗?虽然说大家都懂贫困补助什么的或多或少都有夸张成分,但是基本情况怎么也不能是假的。我是希望能看着她有所长进的,但是三年了并没有什么变化。那么我将做出我的选择,既然国家有这样的政策,这是我对公平的追求和对国家政策的尊重。
贫穷没错,但可怕的是心穷。
那些用廉价堆砌起来的“精致”,掩盖不了眼神与心境里的荒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