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书补遗卷九·十】
己未座主留松裔讳保先生,于诸门生中待余最厚。乾隆七年,今上有保荐阳城马周之旨,公欲荐余,疏已定矣。余以亲老家贫,苦辞而出。今公去世已久,幸从赵碌亭先生处得公事略,为之立传。又采录其《游天台国清寺》云:“风定幡空月满廊,悄然铃铎梵音长。依依归鸟寻巢语,淡淡闲花带露香。籁静境随云共化,心空声与色俱忘。周围缓步饶幽趣,微妙还须叩法王。”《西湖断桥残雪》云:“湖旁积雪景堪描,点缀春寒属断桥。绝似钱塘苏小小,残妆剩粉不曾消。”
己未,指乾隆四年,公元1739年。是年,袁枚考中进士。
座主,中国古代的一种政治关系称谓,亦称“座师”。早在汉代实行察举制的时候,被举荐者便对荐举他的郡国长官自称“门生”,举荐者则是被举荐者的座主。唐代,是进士对主考官的尊称。明、清举人、进士亦用以称其本科主考或总裁官。是为唐宋以后,成为刚入仕途的进士(举人)们的重要关系之一。
留保,即完颜留保,(1689年—1762年),又称留保,字松裔,满洲正白旗人;康熙年间屡试不第,后由康熙亲赐进士参加殿试,名列二甲第十九名。官至礼部侍郎、吏部侍郎、工部侍郎。乾隆四年任会试副考官。乾隆二十七年去世,享年七十三岁。
阳城马周科,指乾隆八年(公元1743年),乾隆帝希望能够在官员中挑选一些正直敢言、通达政体的人。于是,朝廷就特开所谓的“阳城马周科”,组织考试,在翰林等官员中简拔优异者。之所以命名此次特科为“阳城马周科”,是乾隆希望能够选取一些像“阳城”、“马周”那样的人才。
阳城,(公元736年—公元805年),字亢宗,定州北平(今河北完县)人,唐德宗(李适)时期著名谏官,曾曰“阳城山人能自刻苦,不乐名利,今为谏官,必能以死奉职。”。当时,裴延龄、李齐运、韦渠牟以奸佞先后进用,诬谮时宰,毁诋大臣,陆贽等均被冤枉罢黜,无人敢救。阳城上疏,与拾遗王仲舒共同论议裴延龄等奸佞、陆贽等无罪。唐德宗大怒,将加阳城大罪。唐顺宗(李诵)时在东宫,为阳城开解,赖此获免。
马周,(公元601年—公元648年),清河茌平(今山东茌平县茌平镇)人 ,唐太宗(李世民)时期宰相。贞观五年(公元631年),朝廷令百官上书论议朝政得失,因谏言有功,被皇帝召见。贞观十一年(公元637年)因进谏有功,升任给事中。他多次谏言,为贞观年间的政治改良乃至“贞观之治”的形成和延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其存世之作有《上太宗疏》、《陈时政疏》、《请劝赏疏》、《谏公主昼婚疏》和《请简择县令疏》。
(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