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刘畅第2次日更)
感谢康熙帝,感谢雍正帝,给了曹雪芹富贵荣华与破败交织的少年时代。这段跌宕起伏的,欢乐与痛苦的人生经历感悟,被曹雪芹刻入了《红楼梦》里。从某一个角度讲,痛苦是创作的源泉,没有康熙,没有雍正,就不会有伟大的《红楼梦》。
“你喜欢读书吗?”每当别人问起我这个问题时,我都笑答:说起来有点丢人,却又不怎么丢人。即使某一天,我突然“不幸”落入一群喜爱读书的书虫中间,不喜读书的我“自惭形愧”的样子,也只消那么一闪,随即便会梗着脖子大声说——我,读过《红楼梦》!
上初二的时候,当同学们盛行读琼瑶和校园青春爱情小说的时候,我在读《红楼梦》。当时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有多么高雅不俗,反而感受更强烈的是,在同学们的眼里,我是个“另类”。没想到,这另类独辟蹊径,并因此“看到”无限风景。
《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红楼梦》等四大名著,是老爸同时买来作为家里的藏书。不爱看书的我,看着嘎新嘎新的四套书整整齐齐地摆在家里的书柜上时,感觉煞是好看。突然觉得老爸之前的那些闲书,在这些“巨人”面前,瞬间崩塌了,它们就像是“小瘪三”,一个个干瘪、瘦弱的体格,看起来如此可笑。我立刻想到,如果与这些厚重的名著“亲密接触”,一定会让自己变得丰满,变得茁壮。在我同学的面前,我会高大。
于是,最不喜读书的我,在这种荒诞的心理作用下,翻看四大名著的每一章的第一页。了了几眼,我便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它,就是四大名著之首——《红楼梦》。
当时,我是一个正处于发育上升阶段的少女,对于爱情,是那种既懵懂、迷糊,又掩不住荷尔蒙带来的冲撞且热烈的清晰本能。就是那种,一边瞪着清澈的大眼睛,似乎看清一切。一边脑袋里却打着无数个问号,眼前又时不时浮现出一堆粉红泡泡,这些泡泡将这些疑问与清晰揉在一起,然后我仰着头无限向往、发呆。
《红楼梦》,来的刚刚好,似是而非,欲罢还休,清晰与模糊,强烈与柔美的宝黛爱情,满足了我对爱情的无限遐想。“他们看的那些校园爱情小说,算是个啥!只有荷尔蒙,根本就是我家书架上的那些干瘪玩意儿!”
当时仅仅读了一半《红楼梦》的我,居然会因为这本书,而对读那些“瘪书”的人们,产生了一丝歧视。
对《红楼梦》最疯狂的时候,我不仅课余看,而且发展到了课上不听讲,拿在书桌下面,偷偷看!晚上回家,作业先放一边,看《红楼梦》。不仅坐着看,还要躺着看,直至抱着“石头”入睡——
梦中,
仙气袅袅,拨开竹林,斑斑驳驳的绿,卵石铺就的小路,苍苔点点……不远处,一幅美人画卷徐徐展开——眉尖若蹙的黛玉倚窗而坐,忽地她猛然发现微雨中的一对飞燕儿,嘴角瞬间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微笑,转而却又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我也痴了......
当时,我不仅看书,还搜索一切与《红楼梦》相关的东西。死缠着荷包羞涩的娘,用全家一周的生活费,买了一套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的《红楼梦》连环画!一边看画,一边看书。一边看书,一边看画。看完一遍,再看一遍。
不理解什么封建思想,不理解什么艺术造诣,不理解什么隐喻。只在意宝黛爱情,只在意那些爱情,爱情,爱情,除了爱情还是爱情。在意宝黛的那些小掐架,小折腾,小惦记。当贾母说出两个闹心的玉儿,“不是冤家不聚头”,宝黛心头上的那个别有一番滋味,究竟会是什么滋味呢?
这,是我第一次读《红楼梦》的感受。
到了高二,利用暑假期间,再读《红楼梦》。开始笑看刘姥姥进大观园的一番热闹、嬉笑,席间各种人物的生动百态。再细品对凤姐的几次描写,由冷子兴的话,由远及近,从迎接黛玉的凤姐第一次出场,再到凤姐协理宁国府办理秦可卿丧事的霸气。那些对凤姐服饰、面貌、动作、个性的细致描写,构思之精巧,细腻之传神,呼之欲出。来踪去脉,浓淡相宜,无一处不活灵活现。
再读《红楼梦》,让我感受到了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揉碎桃花红满地,玉山倾倒再难扶”“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这一句,一句,色彩相宜,精致华美,可真美。画面感、意境、人物、心境,只需简单几个字……
第三次读,我则痴迷于它诗词曲赋的艺术魅力。
《红楼梦》,初中、高中时期的阅读,我以为我读的仅仅是故事,读的是爱情,读的是寂寞。未曾想,它带给我的是,随风潜入,细雨无形,润物无声。
高中阶段,已精读+粗读三遍《红楼梦》的我,不知道什么时候,作文开始被老师当作范文在班里朗读。后来,居然有一篇上了本地报纸。
当时,报纸被学校张贴到玻璃橱窗,被同学们挤着围观的情景,至今每每想到时,依然会让旁人看到我用手遮不住的微笑。
莫名其妙,是什么能够让她如此抑制不住地笑呢?
这就是《红楼梦》的魅力!
当你并没觉得它给你带来什么滋养的时候,不经意间,你突然发现,你握笔的指尖,已经悄然落上那么一颗晶莹剔透,好似《阿凡达》里,潘多拉星球上的灵魂水珠。每当你笔下干涸,无字可写的时候,它会让你久旱逢甘霖,会让你文思泉涌,下笔如涓涓细流,声声怡人。
今年高考,《红楼梦》居然上了全国甲卷,以大作文的形式出现!整整60分!60分啊!之前,《林黛玉进贾府》《刘姥姥进大观园》等在语文课本上出现,在江苏高考地方卷上,更是年年出现。作为号称“百科全书”的《红楼梦》,包罗万象,经久不衰,又是曹雪芹的家乡,怎能没有它?为什么要读《红楼梦》?无需赘言。
读经典,品精典,将是学子们求学路上不可绕行的必走之路。
从文学的角度上看,读一部精典,胜过其他书籍十本、百本。《红楼梦》这样一个艺术瑰宝,集哲学、社会、历史,诗词、园林、美食、服饰、养生等大成的恢宏巨作,值得你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无数次的欣赏,无数次的品鉴,无数次的挖掘。相信每一次阅读,你都能找到一个视角,每一次的阅读都能让你感叹它的魅力与珍贵!
那么,怎么阅读《红楼梦》?
我个人的亲身体会,读《红楼梦》,应集中时间,用大块的时间读,在读的过程中,不要贪快。每一次读,最好给自己设定一个侧重角度。如果一开始因为大量的人物关系而感到云深不知处时,可以一边看87版电视剧《红楼梦》或者参考连环画,辅助读。
在读的过程中,要勤思考,勤梳理,在解读他人点评的同时,不要人云亦云,要形成自己独特的观点。
因为有《红楼梦》,我心安然。因为读它,让不喜读书的我从未觉丢脸。《红楼梦》,我还将继续读下去。也希望有更多的你,一路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