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跟下属建立信任关系?

演示文稿2.jpg

知识要点➕感悟思考➕疑问行动

《教练式领导力》读书感悟


社会基本进入了供过于求的阶段,所以企业的竞争也要换个模式。

之前是有资源就可以有生意,所以老板掌握着资源,员工只需要把事情做到就好了,所以需要的是员工的一双手。

而现在大家的资源基本同质化了,在这种情况下,比拼的除了老板的资源还要看员工之间的差异,谁优先调动了员工的积极性,就有机会优先从市场中的红海走到蓝海。

尤其是对于智慧型、服务型组织来讲,企业雇佣的并不仅仅是员工的时间、体力、手,更是员工的脑力、心力、精力。每个人都可以是摸鱼小能手,而有人却选择去冲锋撒热血。然而引导员工进入哪种模式的按键,就握在领导手里,启动的方式就是领导者在塑造哪种关系模式。

单纯的上下级关系,已经不能满足驱动团队的需求,需要基于信任的同盟关系、伙伴关系,让团队成员感到安全、并积极去发挥创造力。

因为从脑科学角度讲,人的大脑结构有一个原始脑和智慧脑。原始脑就是反映生理性行为,智慧脑是发挥想象和创造力的。但这个智慧脑,并不是时时刻刻都能发挥出来,得处在安全的状态,且有人鼓励和激发。只有这样,人才能应用上智慧脑,贡献出想象力、创造力。

因此,在这个过程中,虽说老板和员工都需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然而,作为老板、作为管理者,想要达成组织目标、团队目标,就负有责任去主动建立信任、去带动员工的转变。

但是很少有员工愿意和领导做伙伴,因为大家都觉得和领导之间有一层天然壁垒,更别说全然信任了。

为了打破这层壁垒,很多领导的做法,经常是好言好语哄着,请下属吃饭、组织团建等等。

但哪怕这样,一换到工作场景,很多下属还是不领情,该撂挑子的时候照样撂挑子。

之所以会这样,有两点原因:

  • 一方面,作为领导,手里有权,经常涉及到资源分配,那就会牵扯到利益,所以员工很难真正托付内心,全然信任领导;
  • 那另一方面,是有些管理者把姿态摆得太高,认为员工只是完成绩效的工具,那就更不可能建立互相信赖的关系了。

怎么做?

1、建立信任的两个阶段:

  • 第一个阶段,用“教练三态”引导管理者从不自然走向自然;
  • 第二个阶段,用“三问一给”加深信任程度。

2、建立信任的两个场景:

2.1 空降高管、融入团队:
(1)问HR:
  • 组织架构、业务进展?
  • 各个业务线负责人的情况?
  • 是否有一些重要事情需要提醒等等。
(2)问领导:
  • 你有没有什么特别提醒的?
  • 我应该和谁聊一聊?
  • 需要关注哪些方面?
(3)问骨干:
  • 第一问,“我初来乍到,我也很重视这一份工作机会,所以我特别希望能够跟各位前辈多请教。我知道您一直是受尊敬的骨干,所以我特别想听您个人的经历和在公司的一些经验,这对我来说很有意义”。
  • 第二问,“您觉得公司里边做的很好的和希望纠正的,有哪些呢?”
  • 第三问,“您觉得对我这个新人来说,有哪些特别注意的吗?”
2.2 打了败仗、重拾信心:
  • 开门见山:承认自己的问题,做了复盘,想听骨干的思考。
  • 三个提问:你怎么看这个问题?你觉得如何做更好?你觉得我们还有哪些值得注意的吗?
  • 表达感谢
  • 提醒盲点

3、我们建立信任的目标是什么?

是为了激发他主动思考,从而激发他在工作上的潜能,而不是让他信服你。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