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中秋节前,我们趁孩子还没有上学,准备早点回家给双方父母送月饼。
小区门外,是一个小中巴的起点站。
候车之际,就见不远处的垃圾台前,一位蓬头垢面的老妇人,拿着从垃圾堆中捡到而抱在怀里的一些东西:发霉的馒头、腐烂的苹果和西瓜,一边啃着,一边大声地自言自语,偶尔听到几句,好像是在诉说着六七个子女及媳妇的不孝,似乎有点疯疯癫癫神经错乱的样子。
这时,女儿蹬蹬蹬地径直小跑着到了老妇人跟前,把她原先准备要在车上吃的零食和一瓶矿泉水递给了老人,然后回过头来,郑重其事,大声地对我说:“妈妈,等你老了,我绝对不会让你变成这个样子的!”
突然,一股暖流从我的心里涌起,眼睛也不由自主的潮湿了。不过,我故意地叹了一口气道:“也许那个老奶奶的孩子们在小的时候,也曾经言辞激昂、信誓旦旦地说过同样的话呢,可是等她的孩子们长大成人,结婚生子了,却只会觉得弯腰驼背、不时髦、甚至疾病缠身没有用了的父母都成了自己的累赘。唉,人老了,真是可怜啊!到时候,我可能还不如她呢。”
女儿用力地摇了摇我的胳膊,脸色憋得通红,很生气地对我说:“妈,说什么呢,如果让你流落街头,我还算是人吗?就算你对我没有信心,难道你不相信你自己吗?我可是时时刻刻接受着您的教导啊,我是什么样的人你还不知道?!”
“是啊,没看是谁家的孩子啊!”我连忙笑着拍拍她的肩膀,鼓励到:“你肯定不会像那些没良心,不知感恩和回报的家伙那样的!” 被这么一夸奖,她才露出笑容,乖乖地上车了。
前路是黑的,以后的情况没人说得清,但是,女儿这句话说得一点没错!如果一个人对自己的亲生父母都大逆不道,肯定不能算是人!
2008年8月份,我因子宫肌瘤大出血住院,这已经是第三次上手术台了。
第一次是1996年6月10日,因子宫肌瘤、卵巢囊肿、输卵管堵塞,做了开腹手术;第二次是1997年7月23,因没有听从医生 “术后不足6个月不能怀孕“ 的忠告,冒着高龄和伤口没有完全愈合的危险,在大暑那一天,又剖腹产下女儿。
第三次手术的前一天上午,主治医生来叫家属过去签字,我爱人当时没在,女儿着急得跑过去,睁着期盼的眼神对医生说:“啊姨,我来签字吧”!医生平淡的对她说:“小朋友,你签不了的!” 女儿又急了,仰着稚气的脸问:“为什么?我也是家属啊,马上6年级了,我肯定会写的!” 医生噗嗤一声,被逗笑了:“你这个家属太小了!”说完转身离去。
看着女儿疑惑的表情,我也笑了,告诉她:“签字是要负起一定的责任和后果的,不是看谁会不会写字的,你只有到了18岁,才是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才能够承担民事责任!”她似懂非懂的去把爸爸找来了。
第二天手术结束后,我直接被送到监护室里,医生叮咛需要观察两天两夜,病床前不能离人。
躺在监护室的病床上,就像是带着一具沉重的枷锁,四肢完全动不了。傍晚,麻药渐渐失去威力,伤痛和宫缩渐渐袭来,镇痛泵也只能起到一时的减轻作用。为了防止病人感冒等术后并发症,监护室的空调不让开,就是静静地躺着也会全身冒汗,只能辛苦陪护的人,不时用毛巾擦擦汗。
女儿白天进城上英语暑期班,下课后就直接从五路口坐公交车到医院来陪床了:打水、喂饭、擦洗、接尿管,帮翻身,量体温。
夜里1点多,一直在床头陪着打点滴的女儿忽然发现我发高烧,赶紧去找护士要了酒精,然后就忙着把我腋下、前心后背、手心脚心反复搽了好几遍。爸爸打着哈欠,说要换换她,她大人似的说 “爸,你去休息吧,白天你还要上班呢,再说,我长这么大,一直都是被妈妈照顾着,今天妈妈生病了,我现在不照顾她什么时候照顾她?而且你心粗,你在这里我还不放心呢!我一定要亲自照顾我妈!”
就这样,一直到早晨5点多,体温降下来以后,她才休息了一会。每天,她都非要坚持值夜班,直到我出院为止。
监护室有12个病人,11个是成人陪护,只有我,是由11岁的女儿来照顾,无论是病人还是家属,抑或是医护人员,都常常流露出了羡慕的眼神。
两天后,我被转到普通病房。病友相互熟悉后,邻床的大姐对我说:“妹子,你姑娘这么懂事,即使以后犯点小错误,你也千万别打她骂她,多好的孩子啊,那么小!“”顿了顿,又叹了口气道:”我那姑娘都18了,平时不好好用功,整天和几个吊儿郎当的男孩子女孩子不务正业:旷课、上网吧、逛街、下馆子甚至有时夜不归宿。今年刚参加完高考,成绩太差没考上大学,非要上自费。你说说,她爸爸不在了,家里就靠那几间破平房收点房租生活,经济条件跟不上,关键是她也不争气,我就没有答应。你看看,都快2周了,就来了1次,而且只呆了不到半个小时,哭呀闹呀的就是因为要钱吃饭逛街我没给”。大姐越说越生气,声音也越来越大,”从家里步行来医院也就15分钟的路程,还没让她做饭,就送个饭还嫌热。住院以来,一直是14岁的儿子和70多岁的老父亲照顾我吃喝拉撒,到底是不方便啊!别人家女儿是妈妈的小棉袄,咋到我家就变成烂棉絮了!你说要这么个女儿有什么用,还不如一个11岁的孩子呢!”
听了大姐的诉说,有些许的欣慰,也有些许的酸涩!
家庭教育应该怎样做才能不失偏颇呢?
我觉得:孩子可以没有形式上的承诺,但是绝对不能没有责任感——无论是对家庭、对亲人朋友还是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