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条件爱这个主题大家讨论很热烈,我们继续深入的聊聊这个话题。爱这个词太大,太抽象,我来说一些具体的案例,把爱落实的现实的案例里,不空谈爱,与现实结合起来理解爱。
我在养育女儿的过程里,有一段时间是以女儿为主的,以她为主指的是重视她的各种需求和情绪,她有需求我就出手帮忙,她有情绪我就陪伴抱持。这个过程里,确实在孩子面临一些问题的时候,及时给予了帮助,避免了孩子陷入一些她还没有能力面对的困境。从这个角度看,我做到了无条件的给予支持。
同时,问题也出现了,孩子在面对她的学习和生活时,十分的矫情,容忍能力弱,这也不满意,那也不好。她自己有点情绪就要甩给妈妈接盘,小情绪很多。这让我非常的疲惫和无奈。我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我没有能力为孩子扫平一切障碍,让她一辈子顺风顺水。现实就是这样,有局限,有不好,有不如意。我们无条件的爱如果最终培养出一个连自己情绪都兜不住的孩子,再伟大的理念也是失败的。
在我的周围,妈妈的爱没有界限,爱变成了纵容的例子很多的,如何把握爱和纵容就是我上一篇文章里提到的“界限”。妈妈太把小孩子当回事,小孩子的每一个需求都要去满足,每一个情绪都要去包容,我们要反思一下,是否有这个必要,是否太过于弱化孩子自身的能力。是否过度透支了妈妈的情绪。这个界限如何定义,这个是重要的。
我看留言里面有的人谈到的爱,那不是妈妈的爱,那是佛陀的爱。请大家不要对一个普通母亲提出如此高的要求,对妈妈太苛刻了,请问你自己能给出这种品质的爱吗?不要把爱概念化,回到现实的情况,以普通人的角度看待和理解妈妈。你妈不是佛,你也不是,跟我要无条件的爱,投错胎了吧,你妈这小身子骨,舞弄不了“没边界的包容、理解、疼爱、奉献”这些玩意儿。
我本人是被有条件的爱养大的,现在遭遇了父母无条件的孝顺的潜在渴望。同样的,与父母的关系里,也要界定清楚界限。有的人,面对父母超级明白守住自己的界限,面对孩子,就变成无条件。既然在关系里双方都存在,为什么标准就不一样了呢。不喜欢被父母剥削,为什么要无限制的被孩子剥削?写到这里咋感觉“无条件的爱”是巨婴的一个阴谋,哈哈哈,先乐一会。
孩子有情绪,可以理解,同时父母也要去判断情绪背后的真实情况,何时支持,何时阻止,这个考验的是父母看到事情真实状况的能力。
任何没有边界的允许都是有问题的。允许到一定时期,要有一个回收回来的环节。无条件爱的提出,更多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提出一种理想型的养育方式,并没有站在母亲的角度,站在实现的操作难度上做深度思考和论证。再好的理论,只顾一头,是不完善的。把人的有缺陷的爱上升到神的完美爱,也是不合理的。
随着和女儿边界的定义,我回到我的生活里,不过度关注她,也不过度看重她的情绪。她也回到她的生活里,小情绪、小需求她自己去抱持,自己去满足。大的事情上我们共同协商。我以我自己为生命主体,她以她为主体。她的生命,她要有自己兜住的能力,父母只是助力。
母子关系总有一日要解开连接,让孩子的生命完全自由。现在我们之间的关系是有爱,又往来推对方,给双方更多自由的空间,生命最终必将属于自己,自我负责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
最后说一下,我不喜欢过度的看重爱,神话爱,把爱捧的那么高。我也不觉得我对女儿的爱有多了不起,只想着她快长大,快滚蛋,自己个玩去,别和我黏在一起,老娘也有一大堆人生梦想等着实现呢。
妈妈们被各种概念和要求绑架也真是够累的。别神化母爱,做个普通妈妈,提供普通的爱, 孩子也是普通孩子,正常活着,已经很好。 拒绝做伟大的母亲,拒绝做伟大的任何东西,没那个本事。 有时候想想,我爱孩子吗,回答“爱,同时也就那么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