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pal
网易云音乐的评论有多火?—— 超过音乐本身
“听歌先看评论”一度成为越多越多用户的使用习惯,随着用户自发效应的推荐,评论成为云音乐的一大口碑功能。
那么云音乐的评论功能为什么会这么火呢?从线上火到线下?
脱离产品定位和用户定位讲产品的行为都是耍流氓~
网易云音乐是一款主打移动音乐社交的音乐平台,旨在为音乐喜爱程度中等及以上的年轻群体提供一个满足音乐需求和情感倾诉需求的平台。随着互动社交和情感化设计的普及,巨头大厂都将此作为产品入局市场的切入点。
评论功能是云音乐2014年推出的功能,随着迭代优化,评论功能从原本的两个功能(编辑+点赞)变成五个功能(增加回复、分享和举报),而展示区域则一直没改变,分成两块区域,精彩评论和最新评论,精彩评论区按点赞数从高到低显示十条最高点赞数的评论,最新评论按时间排列,最新的评论优先显示。
评论功能作为能让用户产生意料之外感受的的魅力型功能。用户在点赞—被点赞,评论—被评论中获得更多的满足感和愉悦感。高质量的有着足够用户感染力的评论成为维系着用户之间社交关系的强力纽带。
接下来我们从情感体验角度来剖析云音乐用户的心理情境:
音乐本身的魅力就在于它是一个不同个体也能够共同理解与表达的情感表达方式,不同的人,不同的情境,不同的心情,会催生出不同的情感体验。音乐将歌者和倾听者通过旋律,歌词等联系起来,而评论则将倾听者内心抽象的情感具象化。
那么用户在什么情景下会萌生出打开评论的想法呢?
我们暂且分成两种情况:有意和无意
· 有意:1.当音乐触及用户的情感敏感点,用户会产生寻找有相同情感,相同故事的群体的想法(内部因素为主)
2.经过身边意见领袖的推荐,想看看云音乐的评论(外部因素为主)
· 无意:无聊或不经意间点开
评论作为能够带动用户情感倾诉的一个大点,一经打开,就应该起到带动一个用户情感面的作用,而高质量的网易云音乐评论就实现了,用户一打开评论界面,不管先前是无意的还是有意的,此刻在外界因素(评论)和内部因素(情感)的共同作用下,用户的沉浸式体验就凸显出来了。
评论究竟带给了用户怎样的情感体验呢?
我们从用户的特点入手:
· 用户是好奇的
被用户誉为“网易故事会”的乐评抓住了用户在听歌过程中产生的情感触发点,后来者可以看着先来者留下的情感倾诉点,持续的影响自己的情感。当用户听到一首能够触发自己情感的歌曲时,必然会去寻找一种途径去表达倾诉出来。
· 用户是需要靠自身兴趣驱动的
用户依靠评论表达了自己的情感,而当自己的故事和情感引起别人的“共情”,获得别人的肯定,正向的情感反馈会让用户更有兴趣输出更多高质量的内容。
· 用户是需要被给予满足感的
移动互联网时代,UGC(用户原创内容)的重要性越来越高,当普通人也有机会输出能让别人认可的内容,满足感被激发,用户自发性的驱动力也就有了。
· 用户是群体性的,害怕孤单的
网易云音乐的乐评提供了一批有着当时情境下有着相似情感的志同道合的人群,当用户感受到自己的情感经由乐评中的故事放大,他对自身情感的满足感以及产品的信任度就会剧增,沉浸式体验因此变得极具强烈。
· 用户是渴望社交的
社交的本质是表达—认同—沟通,对应的便是网易云音乐评论的评论编辑、点赞和回复形成的密闭循环圈中,评论放大了用户的积极情感,高质量的评论环境成为了刺激群体社交的兴奋剂,促使更多用户参与到由高讨论度的社交评论引起的话题中。
总的来说,独特的评论促进了用户对回忆和故事的怀旧,利用群体间的“共鸣”,正向刺激了用户的积极情感。
那么云音乐有哪些让用户不太舒服的情感体验呢?
1. 评论内容趋同性较高,用户的情感触发也会产生疲劳,当浏览了越来越多相似言论的评论,用户甚至会产生反感,这是很可怕的,当一个备受好评的功能被日渐被用户吐槽,用户的消极情绪可能会反映到整个产品上。
2.新用户(或者说后来者)的满足感不高,精彩评论能够触发新用户的情感需求,但最新评论对于满足新用户对赞扬的需求却显得有些吃力。
3.输出高质量内容的旧用户成就感不高,除了上墙(进入精彩评论模块)、被人点赞,被人评论,或者被人分享,并没其他更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旧用户的高质量创作热情不高。(这里只讨论线上,线下运营和营销暂时不讨论)
网易云音乐依靠评论功能在音乐市场占据一部分流量,而当凝聚着一批有着相似价值观念和高度身份认同感的忠实用户的小圈子逐渐涌入更多的主流用户,完善更优秀的情感体验和用户体验就显得很重要了。
下一篇我们从用户的本质情感体验需求出发,尝试性的提出几个初步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