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少时读金庸,看的是刀光剑影恣意江湖的各种热闹,金庸说他最喜欢的是《倚天屠龙记》里的小昭,就是那个爱上渣男张无忌,最后还是答应回波斯去做明教教主的小昭,波斯就是今天的伊朗。
伊朗是著名的文明古国之一,考古发现,波斯人在公元前4000年已进入铜器时代。公元前500多年,建立了曾横跨欧亚大陆的波斯帝国。
伊朗的骄傲
波斯波利斯对于伊朗,就像是长城对于中国,它是从大流士一世即位后开始修建的宫殿,如今的遗址群只是曾经真正的波斯波利斯的一小部分。亚历山大大帝东征灭亡波斯,这座宫殿被付之一炬。在接下来漫长的岁月里,它长期被掩埋在沙尘之下,20世纪30年代才被考古学家挖掘出来。 尽管之前看过一些图片,但身临其境时还是被她宏大规模震慑得惊呆了。
伊斯兰教义治国
伊朗法律规定:女士必须全程头巾,不得暴露身体肌肤(常常是一袭黑色长袍),上衣需遮盖臀部,不得穿身紧身衣裤。我下飞机的时候,一时没找到随带的头巾,飞机上唯一的空姐(其他都是空哥)礼貌的奉上一条围巾,意思出了飞机,可就是伊朗的地盘了,得按当地的规矩来。女士坐地铁要求上女性车厢(车厢里的小贩不受此约束),不过随着近年来,国际文化潮流的慢慢渗透的,法律有所松动,新建的机场地铁没有女性专用车厢了。大城市的时尚女性也是浓妆艳抹,尽可能多露些精心打理过的青丝秀发。
伊朗的艺术
伊朗艺术的历史可追溯到8000年前,艳丽的色泽、精美的图案、奢华的风格、体现在清真寺、庭院、各种工艺品上,尤其是珠宝首饰。相较于故宫的珍宝,伊朗皇家的藏品更得我心。在伊朗中央银行地下的国家珍宝馆,所有目之所及亮晶晶的东西都是钻石、祖母绿、红宝石、珍珠、绿松石,那个珍贵的地球仪更是镶嵌了5万多颗宝石。看得我垂涎欲滴啊!
清真寺:清真寺各种精美绝伦的纹饰主要为黄、绿、蓝三色,黄色代表阳光、蓝色代表水(大海)、绿色代表生命。
生活习俗
伊朗的大部分地区都是戈壁荒漠,一条母亲河纵贯南北。各个城市就临河而布。
卡尚的HOTEL就藏在窄小的巷子中,斑驳的土墙、布满汽车擦痕的拐角。
走进幽暗的走廊,
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宁静雅致的伊斯兰庭院。
在风尘干燥的卡尚,水池和澡堂是富人家的标配,屋顶自然采光,形似一个个外星飞船,这种含蓄内敛、财不外露的习俗与汉族注重门脸的风格有天壤之别啊!
伊朗人的中餐时间大致14:00,晚餐要到19:30左右才开始,肚子饿的咕咕叫了,只能先来点零食抚慰一下,到进餐结束,就是我们的睡觉时间了,后果很严重,我的脸一点点圆了。
高素养的伊朗人民
在伊朗切身体会了伊朗人的热情好客。在伊玛目广场的羊杂饼店,遇到M一家人,虽然双方的英文都差强人意,但不影响他们热烈的邀请,按照攻略提示,拒绝了三次,确认M的确是真心实意,这才应邀前往。路上主人不停的电话,经过1个半小时的车程,到达他们村里,这才发现主人请来了能到场的全家族人员。大家围着坐下,盖上毯子,吃着水果,欣赏着帅锅的手鼓和舞蹈表演,我一时兴起,跟着起舞,没想到嗨了男士,却惊得美眉们快掉落了下巴,居然有这么放肆的女人!
在旅途中也不断领受着满满的善意,在德黑兰机场到市区新建的地铁上,一个大哥担心我这个异乡客,孤身一人不识路,主动要帮我提行李箱,并引领我地铁转线,陪同到我最终的那一站;主动帮我们研究地铁线路的二位少妇;卡尚大巴扎里修好先生的眼镜架脚,不收分文的小伙子;几位大叔,伊斯法罕-亚兹德大巴车上的英文棒棒、帮我们联系出租车的老奶奶;免费送我们去灯王之墓的私家车主(霄天送了他一个布制的中国标识以表达感谢);自由塔旁,一辆轿车停下来,只为了和我们热情的招呼一句:“你好,hello”。如此种种,不停感受着伊朗人的学识、礼仪,情商智商,对生活的热诚,种种综合素养,不会逊色于中国与欧美。一直以来外界以或恐惧或怜悯的颜色看待这个国家,真的是一个巨大的错误。想想如果在中国的街头遇到外国人,是否能热情地打招呼,主动帮助,哪怕是一个微笑。似乎还有差距。
后记
也许这个骄傲的民族被封闭的太久了,除了善意,我这颇具东方特色的面孔,居然还被成批的帅锅、靓女主动求合影!此生从未受此待遇,受宠若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