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李雪的铁粉,最近第二遍听了她的课程《李雪陪你重新养育自己》。
这个课程,是在去年买的,听完一遍之后,觉得有所疗愈,但并不能真正践行她分享的东西。
开始记录情绪日记以后,我再去听,就有种很清晰的感觉:我记录的点滴成长体验,和她描述的是很像的。
课程内容非常多,有120多期,涵盖了原生家庭、亲密关系、婚姻、金钱、亲子关系、身体疗愈等等主题,我只选其中一期,对照我自身的体验,做一个复盘。
这一期叫做《摊尸三部曲》,它帮助我看到并突破了长久的一个卡点。
什么是摊尸
摊尸,就是不想动,没有能量,觉得做任何事情都没有意义,好像快要死掉一样,是一种比较严重的抑郁状态。
出现这个状态,如果可以深入觉察,也意味着转机,就像是跌落谷底,如果没有绝望,就可以找到新的出路。
我在记录情绪日记以前,是很难静下来的,即使是独处,也总要做些什么,刷手机、电脑、看书、聊天、写作,连做家务、洗漱的时候,都要开着音频。
在开始记录情绪日记以后,我发现我出现了摊尸的状态,不想做任何事情,连平时能让我进入心流状态的写作,也觉得毫无意义。
摊尸第一步:回归到婴儿的状态。
我摊成一个大字,躺在床上,看着空空的天花板,似乎完全回到了婴儿的感受:躺在摇篮里,只能看到空空的天花板,四肢不能动弹,周围是死一样的寂静。
这是一种退行,包裹在成年身体里的那个婴儿出来了。
婴儿得不到妈妈的回应的时候,哭也不想哭了,闹也不想闹了,这并不意味着它平静了,而是陷入了绝望:“这个世界,是不会给我回应的。”对于婴儿来说,妈妈没有回应,就意味着死亡,所以全身僵硬,动不了。
因为频繁地记录,我很清晰地看到一个规律:当别人没有及时给我回应的时候,我会非常难受,不管这是什么关系,可能是很亲密的,可能是比较疏远的,反正,我不会看事实是什么,只要没有回应或者回应的浓度不如我的预期,我心里就会发虚、空落落的、没有底,像是双腿悬在半空中,踩不到底。
这跟绝望的婴儿的状态,是一模一样的。
我会去做一些事情来逃避这种发虚的感觉,头脑会说:“你这么烦恼是因为你还不够优秀,你只要再努力一些,拓宽你的圈子、学习更多的课程、找更好的老师和方法、找到你的热情和梦想、过上你想要的生活,你就不会烦恼了。”
李雪形容她头脑里的声音,跟我的头脑里的声音非常相似:“你现在的痛苦,都是因为你不够好,你再努力一下、再优秀一些,那个男人就能理解你关怀你了,你就不用这么痛苦啦。”
情绪日记让头脑的声音现了原形,我清楚地看到,我是如何被头脑诱惑、在“做事情”里面迷失自己的。我现在不是要去做更多的事情,而是完全跟这个死亡的能量呆在一起,只要穿越它,它就不会再伤害我了。
摊尸第二步:温柔地安抚自己
我拿来一个娃娃抱着,对它说:“没事的,你现在在我怀里很安全。”
娃娃很柔软,抱着很有安全感,而且,抱着娃娃,很多温柔的话比较容易说出口。
这样躺着躺着就睡着了。
醒过来的时候,我感到有了一点力气,就把自己刚才的感受记录下来,写着写着就有好多很少面对的事情跑出来,一不小心,就写了很多。
我身体里的婴儿感受到了安抚,它放松下来。
在这个柔软的状态下,我做瑜伽的时候,会不停地打哈欠、流眼泪,就像是体内一个阀门打开来,把污浊的情绪和物质都排出去。
我有两三天的时间,行动特别缓慢,像树懒一样,做一会儿事情,休息一会儿,有时候回信息,都要想半天,才想起来我要回复什么。
非常容易困,一回到家就想睡觉,可以睡十多个小时。
内在有声音在催促,但是我都跟自己说:“别着急,慢慢来,你现在这样很好,很舒服。”
我从只能瘫在在床上的婴儿,变成一个行动笨拙、像刚学走路学吃饭的小孩,名副其实地重新养育自己啊!
摊尸第三步:享受孤独。
在摊尸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记情绪日记,把每天的行动、想法,如实记录下来。
我发现一个模式:我虽然能够独处,但是我很难享受孤独。
比如,我可以一个人写作,但是我脑子里面充满了评判:“你写这些有什么用呢?谁会在意呢?”我不能跟写作这件事本身链接,它还是被我当作评判我“有用”或者“无用”的工具。
在退行的状态,我缓慢地去做事,能安驻在这件事情本身,而不是把它当作到达“更好的状态”的桥梁。
写作的时候,我就享受这件事本身:有股能量需要通过我的身体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去,它本身是“空性”的,不需要被赋予任何意义。
以前一篇文字写完就很快发出去了,现在会看很多遍,也会发给朋友们看,征询她们的反馈。
有一篇文章,我读了五六遍,才发现有一个地方少了一个字:“从里面出来”,应该是“从里面跳出来”,少了一个“跳”字。
敲击电脑键盘和手机键盘,我也慢了下来,以前打字总是很快,经常打错字,现在就慢慢地打,尽量不出错,仿佛我是刚刚学会用电子设备不久的老人。
做饭的时候,我就享受这件事本身:洗菜、切菜、准备调味料、洗碗、擦灶台,一样一样来,这就是当下最有意义的事情。
我发现,我拿东西都温柔了很多,拿餐具不会像以前碰得叮当响,仿佛杯盘碗盏都是有生命的,动作粗暴,它们也会疼痛。
这可能,就是“慈悲”吧。
所以,退行是一件好事。我看过一个叫做张春的作者,分享她的抑郁症经历,她的退行程度更大,会不知道怎么出门、怎么吃饭,要详细地写在纸上:“拿钥匙、换鞋、去某某餐厅、点哪几样菜,先吃一口菜,再吃一口饭,再喝一口汤——这样我才不会把自己饿死。”
我以前看了,觉得这样的状态好可怕;但是现在我理解了,这是内在小孩在提醒我们:“你要慢下来,把你熟悉的、无觉知的事情,当作第一次去做一样,仔细体验它,从头脑创造的剧情里,回到身体里来。”
就像李雪分享的:“孤独,对于婴儿来说,意味着死亡;但是对于成年人,孤独只是一个状态,它也可以很幸福。只要你决定幸福,当下洗碗、喝茶、睡觉,都是满满的幸福感。”
这是完整的“摊尸三部曲”,这次的体验也让我发现:不管我学了多少方法、听了多少别人的故事、感动了领悟了多少次,我最终都要回到我的身体、我的生活本身,安静下来、慢下来,去感受,这才是根本的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