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假如你现在到了一个陌生的城市,准备找一家餐厅吃饭,在你附近有5家餐厅,从近到远分别为A、B、C、D、E,其中,A最近的一家餐厅,B是最卫生条件最好的,C、D、E三家餐厅的具体条件并不清楚,需要你自己去调研一次才知道。
你会选择哪一家餐厅?
如果你只想吃饱,选A就可以,因为A最近,如果你的想找一家干净卫生的餐厅,那你可能选B,如果你对菜品口味、卫生、价格、口碑各方面都有高要求,就要走访C、D、E才知道哪一家是你最想去的。
如果你的要求只是最低层次--温饱,也可以生存下来,但可惜的是,不能品尝到人间的美味。
这和我们读书学习是一样的道理。
如果你只是想要一纸文凭,那么大学三四年,只要不挂科,都会正常毕业。但如果你有更高的目标,比如进入业内顶尖公司,那么仅靠一纸文凭,显然不够。
因为当你在放任自流的时候,牛人已经通过网络在线课程反复练习技能;
当你每天自觉满意的度过了每一天的时候,别人已经与大牛进行了一场意味深长的对话,反思自己的优势与劣势,并逐渐改变。
所以相对于牛人,盲众的生活往往是自以为是,沾沾自喜,洋洋得意。
在《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一书中,作者提出了一个四格局划分法:
现实中,大部分都是盲众和逐利者,而理念人和至善之人比较少,但理念人和至善之人反而更容易成功。
2
韩裔珍妮·苏克18岁考入耶鲁,22岁获马歇尔奖学金赴牛津读博,26岁出版第一本著作,37岁当选为哈佛法学院终身教授,是亚洲唯一获此殊荣的女性。她的故事在很多人眼里是一个传奇,她6岁随父母从韩国移民美国,从小热爱舞蹈,立志成为一名专业芭蕾舞演员,在耶鲁大学年本科时,她发展了文学兴趣,毕业后到牛津大学研究文学,拿到文学博士,可当她毕业后,她才发现自己对法学有着浓厚的兴趣,于是又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攻读法学博士。
当一个人获得了丰厚的成绩,再次抛开,重头再来,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重头再来后找到真爱又是多么幸福的事。
所以,从一开始就能知道自己内心岂不是更容易成功?
并非如此。
现实里,能够从小就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朝着那个目标一直走的不多,但是真正走下来的人却是赢家。比如林清玄,他在小学的时候立志成为一名作家,最后高考名落孙山,拿着父亲卖田的钱“穷游”了一年,观察人和事,体验世间百态,最终成为走上写作之路,几十年如一日,现在已经成为台湾畅销书作家。
你呢?你知道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是什么吗?
如果不知道,没关系,在《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书里,作者已经为我们指出了一条路,想一想:
“最近一年/半年/一个月/一周,我所做过最有意义的一件事:__ __ __ __ __ __ __ __ __”
其实,了解自己比了解别人要复杂,但也没有那么难,写作吧,通过写作,与自己聊天,慢慢的你会发现,自己开始越来越懂自己了。
3
小E是一个刚毕业的大学生,在一家公司作者无关痛痒的工作,他渴望去大城市展示自己的才华。但他又非常自卑,觉得自己没有才华,没有专业技术。所以他很焦虑,不知道该怎么办。
但是牛人们不会这么想,牛人们遇到问题后,第一反应不会怪自己,不会自卑,而是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小E工作无关痛痒,那么牛人们会想:寻找调换部门或者岗位的机会,因为工作部门或岗位并非一成不变。
小E渴望去大城市展示,可以多打听调查,发现本地最好的公司,然后做好准备求职应聘。
小E很自卑,觉得自己无法改变事实,可以每天积累一点经验和能力,等待时机到来,立刻转身投入新的目标。
总结一下,牛人们想的是:
大格局,不让自己的人生只停留在生存的层次,他们往往会设定更高的标准。
已经清晰明确知道自己内心真正渴望的是什么,并一步一步的接近目标。
不沉浸在困境之中,而是思考解决难题的具体办法。
PS:今天继续分享《精进—如何成为一个厉害的人》这本书哈,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是林溪,来自山城,热爱生活,喜欢写作。
相信写作的意义在于鼓舞他人,抚慰自己。
如果你看到这里,点一下喜欢和关注哟,
你的喜欢和关注是我写作的不竭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