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找个人聊聊》读后感

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当为家付出所有却遭伴侣嫌弃,怎么扳回局面?总有不配得感,不敢追求美好怎么办?被糟糕情绪操控焦虑得胡思乱想怎么办?总是在意他人的看法和评价,如何正面看待否定?怎样能活得潇洒自信从容不迫,成为自己人生中的主角?相信不少人都深受此类问题困扰,我也不例外。



《很想找个人聊聊》—芳妮

直到读了一本超级有启发的书——《很想找个人聊聊》,作者芳妮,一名专注心理情感领域的创作者,作者通过在咖啡厅和网络平台与不同人生经历者的深度对话,编写创作人生成长故事。本书和《也许你该找个人聊聊》(一本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讲述了人们在痛苦中前行的故事)比较相似,都是在社会压力日益增大的当下,聚焦人们在工作、生活和家庭中不断迷失与自我找寻的过程,在书中我们会看到大量成年人对自我成长的坚持和努力,通过倾听书中的人物故事,了解他人的心灵旅程,我们或许能逐渐找到迷失的自己。

书中的春枝,像一根蜡烛一样一直自我燃烧,为了爱情和家庭牺牲自己,婚姻却一地鸡毛,在芳妮的引导下做美食创业;三三为了一个男人押上了全部,被伤得体无完肤,出国逃离5年后回来工作如日中天,后来和作者等人一起创办一家可以倾听烦恼故事的咖啡馆;出身于农村家里条件差的周艳,下面有一个弟弟和一个妹妹,作为大姐,妈妈生病后她担当起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甚至为弟妹们放弃高考。从小的生活环境让周艳后来有了自己的家庭,也一门心思为家人着想。即使开公司到资产千万,却和家人孩子关系紧张,在芳妮的引导下她关爱自己,通过健身等方式,状态越来越好,家庭关系也越发和睦;美莹是一个被公司裁掉、毛躁的中年女人在作者的倾听下找到自己特长,开始做收纳师,并且开始不断学习追求进步……

本书围绕几位女性努力走出困境开展的故事,书中提到爱自己,首先要了解自己,比如作者给春枝列出22条回答“我是谁”自我寻找卡片为例,引导春枝花时间关注、正视和了解自己。在了解自己的基础上接纳、照顾和完善自己。还介绍了15分钟自我对话练习、“但是”日记练习、撰写成长手册等爱自己的练习方式……每个人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

我从书中收获满满,以下是我从中得到的多方面收获和启发

一、没有人愿意被教育,所以,书中没有说教,只有分享。分享远比说教更能走进人心,因为分享时人们是带有情感的。经验也告诉我们,我们改变不了任何人,一个人如果能改变,是因为他见过改变,相信改变,愿意改变,而不是被改变。在生活中我们如果想要劝诫亲人或朋友,要更换方式,用自己或他人的故事做分享可能比一味和强硬的说教更有力量。一个人的影响力来自分享而不是说教。

二、爱是有限资源,都给了别人,就亏了自己。书中春枝为了男友,背井离乡,什么都不要就跟他结婚,芳妮一语中的说:“你只是不爱你自己”。随着丈夫升职加薪和孩子的到来,春枝放弃工作,正式成为“全职妈妈。丈夫却越来越忙,对春枝的关心和爱护越来越少。一次女儿深夜发烧生病,给丈夫打电话持续关机,三天后他终于回家了,还若无其事的和孩子说笑却没有跟春枝说话。为了丈夫和孩子付出了所有,她又得到了什么呢?

三、表达即治愈。情绪需要一个输出口。现在的人太累了,忙着糊口,忙着带娃,忙着打扫家里的一地鸡毛,忙到不敢让自己停下来,忙到只能掩藏自己的脆弱和无奈。不过我们都很清醒,不指望有人出谋划策,帮我们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只想找个人聊聊,聊完之后,我们会继续乖乖地该做什么做什么。遭遇逆境感觉情绪低落的时候不要一直闷在心里,要主动的走出去,找家人朋友倾诉,或许他们不能帮助我们解决实际问题,但是说出来的那一刻就是自我治愈的过程。有些话说出来了,心里就顺当了。每个人都需要找个人聊聊。有时候,封闭的心门一旦被打开,新鲜的空气进入,心就鲜活有劲了,人又能恢复活力了。

四、只要我愿意,我终究能一次次站起来。所以,真正的爱自己是不惧前行,发挥自己的长处,做自己喜欢的事,再加上对自己有要求和期待,一步步努力,不逃避,不退缩,让自己不断地变好、变强。这段来自春枝的总结,我深有同感,而文中芳妮关于爱自己的总结要更加充分全面。她说,真正的爱自己是学会自我关爱,像对待珍爱的花朵一样对待自己,每天给自己一个微笑和一个温暖的拥抱。在照亮他人的同时,也要用自我关爱照亮自己的每一个角落;真正的爱自己是自我照顾,认真吃饭,好好睡觉,身体才是根基,没有它的支持,人就会陷入有心无力的状态;真正的爱自己是自我提升,每个人都需要持续的学习和成长。无论是读书、上课,还是与同频人的交流,都是让自己更加丰盈的途径。不断完善自己会让你的光芒更加持久,更加璀璨耀眼。每一个人都要学习好好爱自己,让自己的人生更加有力量。

五、我会越来越好的,我得先爱上自己,才能更好地去爱我爱的人。还有,我也在背包里为自己留了一颗糖。在生活中我们要总是给自己积极正面的肯定,我一定会越来越好的。先努力爱上自己,当我足够爱自己,拥有爱人的能力,才能好好爱我所爱的人。当然我在爱人的同时也会有所保留,留一些爱给自己,毕竟爱是有限资源,都给了别人,就亏了自己。

六、爱自己是一种能力,请你刻意加以练习。余生,请好好珍爱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己。爱自己的练习包括:了解自己→接纳自己→照顾自己→完善自己。具体步骤如下,第一步:了解自己。你可以使用文中提到—自我找寻卡,让你全面又清晰地以旁观者的视角了解自己;第二步:接纳自己。你肯定不完美,但你注定是唯一的。接纳自己的短板(即无法改变的存在,如身高、肤色等),发挥自己的长处,让它成为优势;第三步:照顾自己。每一次熬夜和每一次暴食,都会对身体造成伤害。你亏欠了身体,就需要偿还。从现在起,做对身体好的事情,吃饭和睡觉都是人生大事,请认真对待;第四步:完善自己。爱自己不光是舍得为自己花钱,也不是一直只做自己想做的事,因为爱自己,你会持续地进行自我完善,你确实越来越好了,也因为你越来越好了,你就会越来越爱前进中的自己。

七、不要只看见孩子,更要看清孩子。看清她的担忧、紧张、愤怒、开心、兴奋……看清她说不明白的内心需求、期待……关系的最初联结是看见,但使关系变得亲密的关键是看清。面对亲近的人,我们需要看见他们的行为,更需要看清他们的内心。

八、这本书不是只教我们整理屋子的,通过实践‘断舍离’,认清自己与物品的关系,将身边所有‘不需要、不适合、不舒服’的东西替换为‘需要、适合、舒服’的东西。这本书也是人生整理手册。而我也一边阅读,一边领悟到我整理的其实不是房间,而是我的内心。我也渐渐明白做自己喜欢、擅长和能体现价值的事情,就是生活中我需要的、适合我的、让我舒服的东西。每个人都能通过整理屋子收拾自己的人生,明白自己到底需要什么,让自己的身边都是需要适合和舒服的物品。

九、配得感的高低决定了一个人的自信心。显然,配得感高的人更自信,更敢于追求和获得美好,并以此为信念,推动自我不断前进。总而言之,我们可以按照以下两步来提高配得感,从而获得自信。

首先,当你的付出能直接帮他人解决问题时,你更容易获得自我价值感。你可以带着这种意识,在生活中多做能提升有形的自我价值感和无形的自我价值感的事情,从而获得更多的自我价值感;第二,自尊=成功÷抱负,试着减少抱负,减少期待。甩开包袱(抱负),一身轻松。慢慢地,你也能提升自尊水平。配的感提升练习还包括停止自我否定,开始自我肯定;停止自我限制,尝试自我挑战;培养好习惯;保持社交,管理社交;学会求助,借力发力……

十、时间会在你的脸上划出一道一道的细纹,但也会给你一箩筐一箩筐的智慧。请用这些智慧好好生活,一生很长,不要着急。

十一、“爱,是看见了,是理解了,是不害怕了,是心变得柔软了;”被爱,是被看见了,被理解了,被保护了,被心疼了。”

十二、在生活中,我们需要一些“陌生的他人”,有些事情即便告诉了他,也不会马上后悔。因为“陌生”二字有时候就等同于安全感。

十三、其实人这一生,根本不可能甩开情绪,就像野马甩不开吸血蝙蝠一样,我们只要时刻提醒自己,没必要把它当回事,被它吸走一点血,又怎么样呢?这不耽误我们自由狂奔、追逐梦想。糟糕的情绪是折磨人,但远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只有我们一味跟它对抗,它才会缠着我们不放。我接受生命中的迷惑、不确定、恐惧、情绪的高低起伏,因为这些都是流动的、复杂的和兴奋生活的代价。人生注定是由喜怒哀乐惧组成的,我们终究要接纳每一种情绪,并与之共存。

为了尽可能减少情绪对我们的消耗,以及对我们工作和生活的影响,我们还可以建立情绪“三要三不”认知。一要:要觉察、正视情绪。情绪一旦被看见,就消失了一半。二要:要接纳、允许情绪。情绪确实对我们有或深或浅的影响,在悲伤难过的时候,我们可以痛哭一场;在开心快乐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放肆地大笑。相反,如果你总是跟情绪对抗,就更容易受伤。三要:要积极应对情绪。一不:不隐藏情绪。二不:不积压情绪。三不:不放大情绪。

情绪舒缓的方法:第一,自我放松练习—5分钟呼吸法。第二,自我修复练习—蝴蝶拥抱法。第三,自我释放练习—5分钟镜子练习。(详细步骤见本书)

十四、唯有爱,可以治愈一切。“当妈妈周艳情绪失控变怪兽的时候,阳阳在芳妮的指导下重复的魔法咒语,“你说的对,你是为我好,妈妈,我爱你。”让周艳变得安静柔软了可以看出,唯有爱是治愈一切的良药。

十五、有时候,比起规劝和安慰,允许更有效果,允许哭泣,允许悲伤,被允许的情绪不会一直停留。

十六、所以,“用心”变成了“用力”,而“用力”做出来的心理咨询,就不再是咨询了。我跟来访者本该面对面坐着,但是我在我们之间安插了一面镜子,结果是,我只能看到镜子中的自己,根本看不见来访者。我们把时间、精力和心情都用来向其他人证明自己时,我们自己的节奏就会被打乱,每天的想法都被其他人切成一块一块的,一会儿想着这样证明自己,一会儿想着那样证明自己。一旦开始自证,我们就活成了傀儡。在他人眼中,你的好与不好都是随机波动的。但可以肯定的是,自证消耗元气,越自证越虚弱,越虚弱越自证。如此反复,早晚有一天,你会被自证荒废掉。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