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一般提倡苦读,“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没有经历长期的厚积薄发,又怎有之后的一夜成名。
苏轼说: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书要读到百遍,好像才能体会书中真意一二。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一定要读破了千万本书,才能达到下笔写作如有神助的境地。
总而言之,不是一番寒彻骨,哪得梅花扑鼻香。要经历了读书的一种长期积累,把知识内成自己的,才算“真”读书。
另外一种读书方法,我更喜欢,这种方法更随意。
五柳先生传
【作者】陶渊明 【朝代】魏晋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之妻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这是陶渊明的读书方法,像他诗歌一样任性逍遥。
先生有三大爱好,读书、喝酒,写文章。从他的字里行间,我们能体会他读书的几点启示。
01 兴趣
他之前一去尘世三十年,最后归园田居,才算是找到自己真正的人生方向。
他读的书,也有了很大的改变。也许以前会为名为利,而如今他不慕荣利,只图一个兴趣。
爱这本书,便拿起来读一读,如若不喜,放下就是,一切随心所欲。
02 心动
读书的方法也是如此,读书不咬文嚼字,不把每一个字字斟句酌,纠缠不休。
体会到其中的真意,他就很满足了。一本书哪怕一点心动,也是最大的收获。
并且,他只要投入进去,就钻进书中,如痴如醉了。
03 输出
他写文章也全凭兴趣,兴之所至,便大笔一挥。
写的内容,也跟自己的志趣相关。心中忧虑,一写字便空了。
写之时,亦心随意动,想到哪,便写到哪。
陶渊明读书、喝酒、写作都是兴趣,兴起随心所欲,兴尽便归去。从这里可以看出五柳先生的为人,至性之人也。
他的这种随性,他的这种几十年如一日,都值得我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