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乱于心,不困于情,不畏将来,不念过去,如此安好。
今天是学校新生报道注册的日子,过去三年里的这一天,我都是口干舌燥,嗓子冒烟,把作业收起来堆成山的状态。可是今天,我只旁观这群孩子在群里雀跃自己的班主任是谁,班里有好多的女生,还有一个穿粉红衣服的超好看的女孩子……
以前老爱讲这群学生就是我自己的孩子,我就是这五十号人的未婚妈妈。到现在,他们正式告别了初中三年,即将成为别人的孩子,内心难免有些怅然,好像那种一直是你的东西,突然间就和你没什么关系了。他们的乖巧,懂事,善解人意;调皮,莽撞,违规违纪,都和我没有直接关系了。我却是连“高中生活愉快”“开始新征程”这样官方的言语也懒得讲与他们,虽则觉得该说些什么,只是再也开不了口
回头想想,工作伊始,兴致勃勃地接下了班主任的工作,那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也是自负的。觉得这些个毛头小子,乳臭未干,我只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大概可以应该而且必须hold住。
现实却给了我一个大写的“呵呵哒”。初一进校,大家尚不熟悉,脾性也没摸清楚,有三天两头地闹矛盾,吵架,打架,消停不了的;有初次住校,适应不了,天天愁眉苦脸,时不时就哭一哭的;有身体不好,早会来个晕倒的,半夜来个发烧的;还有不满老师的安排,直接揭竿起义的……
那段时间想的最多的就是我自己都还没长大呢,凭什么来负责这群毛头孩子;我自己初中那会儿可听话了,现在的孩子怎么这样啊;那会儿自己念书时,班上没这么多事儿啊,是不是不用我管啊;我是不是不适合干这个,要不要去辞掉班主任职务啊。诸如此类的问题,想了一遍又一遍,问了自己一遍又一遍,始终没能开口辞职,幸好没开口辞职。
三年,其实是陪伴这些孩子长大的过程。从体型上来看,一个假期回来,有些孩子已经高得壮得我都不敢认他了。从心理角度呢,那些乖张暴戾的,也慢慢开始乖巧,不会气焰那么嚣张了。秦先森告诉我的是,和人打交道的工作,本来就是最为复杂的,因为人心不稳定,孩子的情绪更加不稳定,状况百出那是常态。想想也对,毕竟我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一台台了无生气的机器,想到这层,自己也就不会那么苛求一定要运筹帷幄了。
在上学期快要结束时,我就开始在作这个结,开始总结每个学生的三年,作为我和他们三年共有的记忆。
一路这么多的日子,我们真的算相爱相杀,彼此喜欢着,讨厌着,心疼着,敬畏着。也算是见证了彼此的成长,孩子们越发能理解别人,能认清自己了,我自己也越发能有效地交流,解决问题了。
今天报道之后,这群孩子就成了别人的孩子,在情感上,我有时挺偏执,觉得要么全给我,要么我不要。这份我以为和他们之间独有的师生情,延续了三年,我也以摆渡人的身份,摆了三年,够了!
辞掉了班主任,也许以后也不会再接手,那么是不是我对于学生所有的爱与恨都给了这群孩子,另一个同事也讲,不当班主任了,就没有哪个学生称得上真正意义上自己的孩子了。
和学生再见面,该深情相拥的,也只是赧然一笑了。
这群心比天高的孩子,那还是希望你们在新的三年里,能把惹我生气的精力,拿去再惹新班主任生气,不然我三年白生气了。
愿以梦为马吧,爱去哪儿去哪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