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一个很久没有联系大学同学在微信和我说话,我一开始愣住了,因为对他一点印象都没有了,不知道他是谁。为了弄清楚他是谁,我开始向其他同学打听,其中一个同学的一句话,让我想起了他是谁。
同学说:“你记不记的那个一到期末就到处找人复印笔记的人”。
我说:“记得”。
他接着说:“就是他”。
听了同学的话之后,我脑中开始闪过大学的每个期末,在图书馆看笔记,背题的场景,这时候都会有一个人来找我借笔记去复印。
每个学期末最火爆的场所除了图书馆就是复印社了。可以用people moutain people sea来形容,各种各样的笔记在复印机上翻飞,老板忙碌的身影都挡不住他嘴角的笑意,“同学不要急,马上就给你印啊,那个同学你的一共15块.......”
记笔记是小学就开始使用的技能。上课要记笔记,读书要写笔记,总之写就对了。老师经常会强调记笔记的重要性。家长也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就这样我们养成了记笔记的习惯。
在象牙塔里记的笔记是为了日后的复习和考试使用。主要采用的方法是抄板书,老师写什么,我们就记什么。老师也会强调哪里是重点,并给学生时间去记录。
当走出象牙塔来到职场,依然要记笔记。比如培训讲座、会议记录、客户访谈,等等。这时,如果采用学校里的笔记方法,就会出现问题。主要有两个。
第一个:记潦草和不全。学校里老师会给时间去记录,但职场中不会单独给时间去记录。那么为了加快速度,笔记就会变得潦草,甚至自己都不认得;或者是记了上句缺了下句,很容易丢掉重要的信息。
第二个:记得混乱不清。老师的板书都是梳理过的,有清晰的逻辑线。但职场中很多内容都是随机性的。如果只是一味的记录,那么笔记会变得非常混乱,没有主次。
刚刚进入职场时,我在这种状态中持续了很久。后来在不断地摸索和请教前辈中,终于摆脱了这两个问题。这也让我意识到,学校的方法在职场中并不一定适用,一定要根据情景去选择适当的方法,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否则事倍功半。所以,现在记笔记时都会根据情景去选择适合的笔记模板。
说到笔记模板,在《极简笔记术》这本书中记载了100个记笔记的方法,内容从会议记录,到拜访客户,再到自我管理应有尽有,可以帮助我应对任何情境。
不同于其他书的是,这本书的每个方法都是独立的,没有上下关系,所以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去选择对应的方法,不用花时间从头看完。而且每一个方法的字数都很少,可以现学现用。
在这些方法中,我最常用的是“康奈尔笔记法”。以下内容选自《极简笔记术》的“这样记事不会乱”。
我一直都使用B5及更小尺寸的笔记本,这一类笔记本比较容易被收纳到随身的公文包里。
从学生时代起,我几乎一直都在用方格本。但最近这几年,我很喜欢用由美国康奈尔大学研发的“康奈尔笔记本”(B5尺寸方格内页)。这个笔记本的内页构成分为三部分:
左侧细长的书写空间
右侧大片的书写空间
下面的笔记空间
当我带着这个笔记本去和客户开碰头会议的时候,我会事先将与这次会议相关的信息和自己想要提问的内容用小字写在①的部分。在开会(征询意见)的时候,我会在②的部分潦草书写,等到会议结束之后,再将会议总结和待办事项写在③的位置。因为这个笔记本有单独写总结的记事栏,这使得工作中重要的事情不会被忽视,给我带来了良好的用户体验。
康奈尔笔记法是由康奈尔大学的Walter Pauk博士发明的。用来帮助学生在课堂学习。而作者对这个方法进行了变形,用于和客户进行碰头会议时使用。比如,销售人员和客户开会谈单子,设计人员和客户聊审计方案,项目经理和客户碰项目方案,等等。
具体使用方法有四步(示意图如下)。
第一步:将笔记本分成左、右、下三个部分。其中左侧是右侧的1/3,底部是纵向的1/5。
第二步:在开会前,将会议相关的信息和想要提问的内容写在左侧部分
第三步:在开会时,将沟通的内容写作右侧部分
第四步:会议结束,将会议总结和待办事项写在最下的部分
使用这个笔记法,我们可以在会前准备好要了解的内容,避免遗漏;会议中,能够集中注意力听客户说话,并记在相应的位置,避免混乱;会议后的总结让会议的主旨更加清楚,也清晰了接下来工作的方向。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习惯,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去对方法来调整,让它成为自己专属的笔记法。
我们一直把笔记认为工作的记录,事实上它的意义远超于此。工作笔记记录着每个人在职场上的点点滴滴,包括我们的努力、我们的辛苦、我们的成功。就像是日常生活中用拍照片来做纪念一样。笔记就是我们的工作纪念,是我们成长的一部分。所以,它不仅仅是工作的记录。它还是一把打开工作记忆的钥匙,带我们重温职场的路上的点点滴滴。也载着我们越走越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