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11日下午17点钟,我与牛老师带着48名初一年级“青声说”立德班的孩子们走进了县图书馆。从校门口开始,我们一路小跑,直奔目的地。18点钟又一路小跑返回学校。来去约600米的路途,我坚持以“领读者”的身份一直领跑在前,虽然天气闷热,大汗淋漓,但一想给孩子们以榜样和力量,便觉人生值得。行进中,我从他们参与的表情来看,这个策略显然起到了很大的鼓舞作用,有几个男孩为了表现一下自己的热情,昂首挺胸,步速加快,大有超过我而独领风骚的意思,我没有阻拦,也没有示弱,也暗暗较劲,直至红绿灯时,有一半孩子已“哎哟”不已,似有体力不支之象。按理来说,他们这个年龄,正是健步如飞、青春飞扬的当口,我岁至五十,每天坚持徒步上下班,小跑匀速一公里尚不喘大气,何况孺子。细细想来,他们并非体力原因,而是缺乏韧劲又带点矫情。
人之一生,不同的岁月拥有不同的风景,心湖自然就会泛起涟漪或奔涌细浪,这与阅历、学识、心志、心情不无关紧。正如今日的他们,本可以神采飞扬轻松前行,但稚嫩的心态由不得你不喘,那是少年特有的可爱,如果没有这份可爱,世故的生活会失去多少活泼?
青丝白发一瞬间,年华老去向谁言。春风若有怜花意,可否许我再少年。我喜欢和童稚未脱的孩子们一起,听他们嘈杂的叽叽喳喳,看他们疯野的你拽我曳,感受汤姆•索娅一样鬼机灵式的调皮捣蛋。青春该有的样子,我都希望能重新拥有,这是多么大胆的幻想。
在县图书馆里,我们随心挑书,就近落座,翻开《红星照耀中国》,深嗅触摸了多遍的书香,伟人的高大依然让我仰之弥高,斯诺、威尔逊……这些战地记者笔下真实的红色土壤,一遍又一遍滋养着我浅薄的灵魂。正在入神,“咔嚓咔嚓”声搅了我的清静,抬望眼,图书管理员横屏手机正在对准我和孩子们一顿操作,把读书的倩影画在了心中枣乡的七彩时光里,等他们成人、我老去时,翻开记忆,定会笑出童声。
“青声说”立德班,是我们的创意班,试图通过第二课堂,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呼声、怨声和“孕穗拔节”的成长的声音。通过讲座、读书、科创、体竞等活动,日益把爱国、爱校、爱家的“三爱”品质深植在其肥沃的心田里,帮助他们扎根、发芽、开花、结果,实现“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铮铮誓言。所以。在他们眼里,我虽为校长,但我更希望他们把我当作亦师亦友的忘年交,交流,无拘无束;学习,互勉互励。教育家杜威曾说:“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我深以为然。上海传奇校长、书生校长程红兵每天于校门口迎接学生,互相击掌共勉,那情那景,我在上海学习时目睹一瞬,至今难忘。大师如此,我等何为?
每一次“青声说”立德班活动中,我都会作一简短讲座,教诵泰戈尔的《用生命影响生命》,教唱张明敏的《我的中国心》。今天,因看到他们醉心读书的样儿,竟未敢冒昧打乱那份少有的宁静,读书终了也没敢开启讲座。我知道,只要书香浸润了他们的心房,胜过我苍白的千言万语。
炎热的风,吹过我的耳际,我看到了硕果累累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