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读完的第2本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作者在开篇即阐述了一个观点,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
实现卓有成效的第1个起点,是掌控自己的时间。
时间的特性
作者从经济学的角度对时间的特性进行了分析。时间是一项限制性因素,与资金、人力等一样,属于生产资料的一种(没有什么生产活动,可以脱离时间而进行),但是它的供给没有任何的弹性。
因而作为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都会很珍惜自己的时间。但是人往往又最不善于管理自己的时间。
时间管理上的压力
管理者在时间上所面临的压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不得不花费一些时间,在非生产性的和浪费时间的事物上。非生产性的事务是指对最终的结果,实际贡献很少或者完全没有贡献的事务。对于我们个人来说,我们每天的生活性事务,我觉得就是属于他所说的这种非生产性活动。(但这个又是因人而异的,要和你工作生活的最终目标挂钩。某人眼中的生产性活动,可能是另一个人眼中的浪费性时间。)
2.管理者需要很多的整块时间。对于很多事情的处理,1+1是不等于2的。也就是说某一件事情如果把它整合到一个整块时间里做,可能两小时就够,但是如果你把这个事情分割开来,纵然总时间相同,但是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这让我想起生活中很多事情我们需要,进入状态需要一定的时间。以蒸烤箱为例,需要一个预热的时间。如果把两盘菜同时放在这个容器中。那可能15分钟就把菜给做好了。如果把菜分开加热,那每个菜的预热时间可能就要三分钟,再加上热菜的时间,可能就不止15分钟了。
再举一个例子,有时候我们看书,刚拿起书的时候,往往状态不佳。可能需要过个5~10分钟,里面的内容我们回忆熟悉起来之后,慢慢就能进入状态,但是如果我们每次只能用抽出的零碎时间来做阅读(这里我指的是深度阅读),那就有可能每次我们都在预热的这个状态,而感觉不到看书时候的那种心流体验感。所以我们需要考虑清楚我们的工作生活中哪些事情我们是需要整块时间来做的。
时间记录
3.记录时间耗用的实际情形。当时立即记录。而不能事后补记。我们的大脑很多时候都是具有欺骗性的。事后记录往往会不准确,从而不利于我们做时间分析。
4.做有系统的时间管理:对于管理人员,可以考虑哪些事情自己完全不必做,哪些事情可以委托别人来做,再问问下属,什么事情是在浪费别人的时间。
对于我们的普通人,以我们的工作生活为例,肯定也有很多我们不必做的事情。比如别人邀请我们参加一个什么活动,我们很清楚自己只是一个陪衬,这种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有理由推脱。或者减少参加的频次,这样既不会驳回别人的面子,又能更好地保护好我们的时间。
另外我们也可以计算自己的时间价值。这里比较推荐的是每小时的时间价值。用你的收入除以你的年工作时长,可以得出你的时间价值(特别是在做工作选择的时候,非常有用)。如果你有副业收入,同样也可以计算出自己生活中业余时间的价值,通过购买服务来实现自己的时间价值得到了最大化的应用。
当然在我们时间变得很值钱之前,可能很多事情我们还是不习惯通过购买服务来实现。但我觉得我们需要有这个意识。因为价值都是通过第二位的选择来体现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机会成本。
5.集中可自行支配的零碎时间的方法:
作者提到了一些集中可自行支配的零碎时间的方法,有一些并不适用于我们普通的上班族。但有一些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些参考。比如说将例行工作安排在一星期内的某两天处理,其他时间用来处理真正重大的事务。
还有每天排定一段时间,没有不受打扰地做一些事情。这里作者也提到了早睡早起的习惯。虽然有些人习惯把工作带回家做,但是,这种习惯往往会造成白天时间上的浪费。
这里我想到了我们工作中需要处理的即时信息。虽然是即时信息,但是我们也可以在做好我们某一样工作之后,放到一个集中的时间段(或者利用一些碎片化的时间)去做。这样可以避免我们的时间不断地被打扰。而且很多即时信息时效性要求可能并不高。 你晚个半天回复,对事情本身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另外就是对于我们一些长期来看很重要的事情,一些重要习惯的培养,我们可以在一个固定的时间优先给予处理。我记得我的一位领导提到过,他每天早晨会提前半小时到单位工作。因为这个时间往往不会被打扰,他可以做自己的一些研究。我觉得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一个好习惯。
6.对时间的控制与管理不能一劳永逸,需要不断的做时间记录,定期对这些记录进行分析。
从去年11月份左右开始进行时间记录,中间更换过软件。到目前为止,我没有做过认真的时间记录。而且在生活性事物和日常陪伴之间,我也没有一个清晰的划分,导致我有一些时间记录上不够准确。不过虽然没有做得很准确,但对于我回忆一些时间,我确实看到了时间记录的价值。
所以我希望今年开始我们把时间记录做的更上一个台阶,把时间记录相关的书籍再进行认真的阅读和学习。
在时间记录的颗粒度上,以我目前的生活、工作强度,我也不需要对自己提出太苛刻的要求,我觉得精确度在15分钟之内,自己可以接受。
与君共勉,认识你的时间
7.作者在本章的最后提到。“认识你自己”是一句充满智慧的哲言,对于一般人来说太难了。但是“认识你的时间”却是每个人都能做到的,也是通向贡献和有效性的必经之路。
在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我心里其实涌现了很多的情绪和思考,特别是和我之前听到的关于人生规划、人生版本相联系,我想到了30年之后我怎么养老,我在哪里养老?从20岁奔往30岁,好像就是一瞬之间的事情。那从30岁到往60岁,80岁,100岁……可能也就是一个稍纵即逝的过程。也许我们越早的把这些事情都思考清楚,认清楚自己的时间,在未来它真正到来的时候,我们才能越发的从容不迫。
本文使用 文章同步助手 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