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早自然醒来,看着窗外朦朦亮中还夹杂着暖暖的路灯光,静下心,任思绪开始驰骋三两分钟。
从思索刚刚的梦境,到昨天做了什么,自己的计划打算进行到哪儿了……猛然心惊:三月又将近半,自己的学习尚未开始。本周文化学习仅看了十之一二,课竟摆在那里,除周一翻开略看一课后,竟再未看一次已然周五;原本月初打算听的心理课,事随心愿地出现了很多新手课,但自己并未报名、准备。那这些时日自己做了什么?!——看到了彩铅课想参加;翻到书法免费打卡群,计算时间是否可以参与一下;孩子学习粘土,报名听粘土课;逢节日订花优惠,欲改变家居,开始打算换沙发,收拾家……
然而,一切都像逛街一般,东瞅西看,可购物车依然空空,或放了些非紧急非重要的东西,待回到家方想起重要的东西未买。记得以前总有这样的情境,电视或书上,外国人去超市前会有份清单,在偌大的超市中,依清单找寻物品,购买付款。轻松而有计划,也不会遗漏,即使有冲动想买的,拿下即可,也不会影响整个购物。
清单如同计划,指引前行,不会使轨道有过多地偏离。
又想起前一阵子买保险后又卖,怕被忽悠,也怕害人,于是通过微信公众号、喜马拉雅等等渠道看文章、听相关内容,一下惊醒了自己,开拓了思路。比如,孩子从他还未出生,就已经要开始准备他大学的事了:0~3岁关注生长,3~6岁幼儿园,7岁以后小学初中高中,转眼就到了大学。要做好财务准备、心理准备、期望准备……
记得记录片《56UP》中,富人的孩子在7岁就已有明确的目标,要做的要培养的;而穷人家的孩子因生计,还在温饱线上徘徊,待冲出这个阶层也在上学后,见识的提升后加紧前行了。 还有那个自律改变自己的博主,也是列计划清单,一一去完成的。
Shopping list 列出后,生活更清晰,前行更有力。
行动:这两日,随手拣了张同事快递送的21天养成计划表,与孩子们小沟通后用起来。写日记、练字、读英文小故事(每个人的小愿望小目标),我们仨人忙乎起来,已坚持两日。努力,前行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