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践行的“番茄时间工作法”,其实还是蛮有用的。
下午1点小宝睡了,正准备看书,大宝也进来让我读绘本,这时候我告诉大宝,“妈妈2点钟要带你参加亲子活动,还有半小时出发,期间妈妈需要专心看书,我不希望被打扰,你可以自己选择活动。”
然后,大宝居然自己坐在游泳圈里(游泳圈是最近的新宠,睡觉都要睡在里面)开始翻看绘本,这让我很意外。
最近开始的特殊时光陪伴法果然管用,我告诉孩子妈妈需要学习25分钟,然后休息一会,接下来25分钟是我们的特殊时光,我就是你的了,听你安排。
刚开始孩子可能不适应要中途被打断,但是这时候坚定的告诉孩子,现在是“妈妈时间”,约定练习了几次之后,孩子居然很遵守约定。
2点40多的时候,给孩子换衣服,准备水杯,然后我们就出发了。
我把小宝交给了婆婆,心里想着自从有了小宝这个“贴身棉袄”后,很少单独陪大宝了,不禁心中一阵愧疚,决定下午专心陪大宝参加亲子会。
东方爱婴在天虹举办的亲子活动,请了3名专业幼教带孩子们玩,参加的家庭有有将近20个,因为是周末所以也来了很多爸爸。
我看到很多爸爸盯着自家宝宝的那种关爱眼神,那种喜爱和自豪……那种亲情连接就是通过这种父亲的参与建立起来的。
这种快乐是双向的,由宝宝传染给爸爸,再促进爸爸更好的陪伴。
今天的几项活动都比较有意思,所以我简单记录介绍下,父母也可以带孩子在家里玩。
1、吹气球
刚开始的活动是大家一起吹气球,这项活动悠悠可以说是相当的娴熟了,因为前段时间妹妹生日,我买了一箱气球,她已经学会用充气筒打气球和用嘴巴吹气球啦,想起来她第一次学会用打气筒成功吹大一个气球后,特别兴奋,一口气打了10几个气球。
所以其实孩子的任何一项技能的习得,都是需要提供相关环境给孩子去练习的的,一旦孩子掌握后,就内化成孩子自身的技能了,并在今后实践中化身成功经验,形成正循环,当然有助于孩子建立价值感和自信心。
今天晚上吃饭的时候,奶奶说,“给她买气球干啥,都吹烂两个了!”
我笑笑对大宝说,“以后用打气筒哈或者别吹太大,太大气球就会爆。”
奶奶说,“她就是故意想用嘴吹!”
大宝在一边辩解说,“我不会再吹破了!”
我当然不会因为这点“危险”,就不让孩子玩了,但是不能因为可能有的危险就不让孩子去尝试。孩子以后还有经历很多需要取舍的尝试,当然老人自有道理,我并没有辩解。
2、膝上童谣划船
这项活动比较适合小宝宝,就是让宝贝坐在大腿上,有节奏的念着童谣,让孩子体验快和慢不同的节奏感。虽然大宝有点大有点重,压的我腿有点疼,但是这个游戏的好处是可以通过肢体接触给孩子建立亲密感,我加快速度的时候,她居然嘎嘎嘎笑着玩的特开心,我也很开心。
3、串珠
当老师说选出5个较大的孩子参加串珠时,大宝很快就举手了,果然是年龄大了比较会配合老师,另外可能是她本身觉得串珠比较有意思。明显感到悠悠长大了,3岁4个月就是不一样了。
这项活动比较锻炼孩子的手指精细动作控制力和手脑协调能力,大宝在1岁多的时候就玩过,现在可谓娴熟,所以得了第二名,还拿了奖品呢,她很开心哈哈。
4、读绘本
趴在那里很认真专注的听老师讲绘本……
每日的睡前陪读时光,让孩子养成了爱看书,甚至缠着让读,看不够的习惯。
这会儿我也不后悔,给孩子绘本囤多了……觉得之前顶着惺忪的睡眼,经常给孩子读绘本,读着读着自己读睡着的时光也不那么难熬了,反而显得格外美好……点滴的陪伴养成了孩子的一个爱读书的习惯。
5、彩虹伞
这是一个很大的彩虹色圆形伞布,一圈小朋友扯着边边边转着走边根据指令做动作,可以练习反应能力,“转呀转呀转……蹲下!转呀转呀转呀……钻进去!”
悠悠玩的很开心,她喜欢躺在伞下面体验被盖住的感觉。
貌似小孩子都很喜欢纸箱,帐篷,伞下……一类的私密空间。
想起来那本绘本《It's not a box》,小女孩可以把一个藏身的纸箱,想象成房子、车车、飞机……等,所以最后作者说:“it's not a box.”。
孩子们拥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成人如果能做到保护和尊重,那对孩子来说真的已经是很好的引导了。
想起,前几天悠悠把我网购的山西苹果一个个的从箱子扔出来,自己钻进箱子里,兴奋的说,“这是我的小房子!”
6、爬隧道
到这个环节的时候,悠悠已经累了,说要出去玩积木,我争取了一下说,“如果你参加的话可能会赢得礼品,不过你不参加妈妈也尊重你。”她还是不为所动,所以我尊重了她的选择。
在旁边看到一个妈妈,非常着急,孩子背上乌龟壳之后不愿意钻进去,她按着孩子的头让孩子进去了,然后孩子进去后就是不爬,她对孩子说,“快快快爬呀……”,比孩子都着急,恨不得替孩子爬……
其实,参加这些活动本来就是带孩子体验的,孩子都是抱着玩的心态,根本就没想着输赢,家长以一颗淡然的心态来看待比赛,尊重孩子的表现,反而能让孩子更好的体验参与的快乐。
7、双面胶黏贴立体花瓣
中途休息的时候,老师吹泡泡,Yoyo跟一群孩子抢泡泡,玩的不亦乐乎。
当她听到老师说下一项活动是用双面胶黏贴立体花瓣,两眼立马开始放光,马上跑了过去领材料,我们一起配合完成了立体花瓣的制作。
这个活动主要是让孩子体验双面胶的特性——“粘”。
这个嘛,我家的几大卷双面胶都是被她玩完的啊,无论是粘纸张的还是粘玻璃的胶无一幸免,记得她玩的时候,小宝手上还粘了一坨玻璃胶,哇哇哇哭着张不开指头的惨样……
想起那些被白色双面胶缠起来的电扇按钮、粘黑乎乎胶的爬行垫、被粘贴的惨不忍睹的玩具,以及家里“遭殃”的那些挂画……双面胶啊,Yoyo的最爱。
所以抠胶的时候那个顺溜啊,因为平时玩多了,再次印证了孩子就是在玩中学习的,通过反复的练习习得新技能。
记得,有一次带悠悠去菜市场,当她知道香葱叶子撕开后里面有粘液,而粘液可以黏贴在瓷砖上之后,她就一直撕香葱叶子,撕成一段一段的粘成“十”字,贴在菜市场摊位前的瓷砖壁上,走了一路贴了一路……因为那段时间,她对“十”字也很感兴趣,看到就说是医院的标志,所以就用香葱叶子贴十字。
其实在孩子眼里没有无用的玩具,她感兴趣的,都是她兴趣点(蒙特梭利称之为“敏感期”)所在。
8、串手链
粘完花之后,娃想回家了,但是听老师说,“要不要串一串手链送给妈妈”的时候,她马上围了上去,串珠是她的最爱。之前自己剩下了一些手工材料包,给悠悠玩过。
哈哈,女孩子果然喜欢手工类的东西。手链的珠子比较小,悠悠串了一大半要求我帮忙,于是我们一起完成了一个小手链。
这时候时间已经走到下午4点多,悠悠喊着要下去玩积木,玩到将近5点。在回来的路上拿着吸管喝着水睡着了。
高强度的陪娃3个多小时,我的眼睛开始发困发涩了,还好娃被撂倒了,我今天也超级有成就感。
最后,总结以下几点我认为比较重要的。
第一点:关于玩
意大利幼儿教育专家蒙特梭利在《有吸收力的心灵》一书中讲道:
“孩子有一颗‘有吸收力的心灵’,他们拥有极强的学习能力。到了三岁,儿童的人格基础已经形成。此时,他就需要去上学了。在此之前,儿童已经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因此,有人说:‘三岁的儿童已经是个小大人了’。"
这一点得到了心理学家们的认可。
“人生的重要阶段不是大学,而是出生后的最初三年,且学到的知识最多、最密集。”
“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课程和时间表上,它必须符合人类自身的实际。”
他们认为,一个成人需要六十年才能掌握一些知识,儿童仅仅用三年就可以掌握。即便如此,儿童仍然没有完全发挥出他们从所处环境中学习的能力。
所以平时看到孩子“瞎胡玩,乱玩,净是玩那些不该玩的”(很多老人都会这样说)这时候说明孩子的兴趣点(蒙氏教育称之为敏感期)在这里,这时候大人做的不是去制止而是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孩子去自由探索。
因为头三年孩子从环境中自由探索学习,对自身完整人格的形成非常重要,而且教育要符合人类发展的实际,孩子的学习方法跟成人的不一样,孩子从环境中学习,拥有很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不要拿成人的那一套去要求孩子,觉得乖乖的坐在教室里请个老师带就是很好的学习,不是那样子的。
等到孩子表现的时候,我发现之前一切的陪玩和她自由的探索 没有无用的,都形成了孩子内在的一部分——掌握各种技能、对物品特性和事物内在规律的理解。
比如,今天早上Yoyo想玩太空沙,但是我不想让太空沙弄的到处都是,我告诉她:“妈妈把阳台收拾干净了,你可以在阳台玩。”她很开心的玩了好久,期间我去看她的时候,她在阳台的洗脸池里面放了一池水,把磨具扔在里面漂着玩……她还正准备把太空沙也倒进水里,这时候我告诉她:“魔域可以在那边玩,但是沙不可以,这样会堵塞下水道,不过下次去海边可以这样玩。”她欣然同意了。
这时候她就从环境反馈中知道了:哦,原来人造太连在黏在在各种物品上很难清理,妈妈不想让我在屋里玩……
她从环境中学习到了,物品的特性,玩东西对环境的影响,什么时候能玩什么时候不能,不是自己的行为有问题,而是自己部分行为会对别人造成不便,但并不代表她不能玩。妈妈尽量提供一种让自己能玩儿,又让她舒服的方法。
如果只是简单粗暴的阻止孩子——“不能玩!脏。”,她什么都学不会,只会导致“权力之争”,她更不会理解这么好玩的东西,你为什么不让他玩?所以现在你知道孩子为什么要那么犟,那么撒泼打滚挨打都要坚持自己了吧,孩子是很“真实的大人”——他天生都有坚持做自己的内在潜质。
第二点:关于参与比赛
其实今天参加活动比赛得奖不是目的,主要是让孩子体验参与合作的快乐,大家一起玩,观察别人怎么玩,养成说“谢谢”“对不起”这些在社会团队中的协作技能和礼仪。
理解努力和奖励之间的关系,通过积极参与付出努力可以获得相应的奖励,就像之前教孩子观察一些职业,告诉她付出劳动可以获得报酬是一样的。
让孩子初步体验竞争,输了我还需要多练习,赢了,是因为自己本来就有这个能力,无论输赢都能体会到参与的快乐,坦然处之。
记得小猪佩奇绘本《踢足球》,当佩奇输了比赛很沮丧的说,“足球是一个很蠢的游戏!”这时候猪爸爸安慰她说,“重要的是,你参与了,佩奇。”
在参与比赛的过程中家长切记别把自己成人世界的竞争机制引入儿童世界,把自己求胜的急迫焦虑心态传递给孩子。给孩子提供一个轻松的在团队学习的机会。
在家孩子毕竟还是一个人玩的,而一旦参与到团体中,那种无形中榜样作用的是很强大的,孩子是空杯心态,是很好的模仿者。
第三点:关于早教的弊端
最后说下参与这种活动的弊端,就是商家可能为了博眼球每过10几分钟就切换一种活动,很多小宝宝都很“蒙圈”,跟着家长被耍来耍去,我认为不但对开发智力没用,而且可能会破坏孩子的专注力,今天有几个孩子被“吓哭”了,其实这种活动并不适合很小的孩子参加,适合大一点的孩子。
所以带孩子参加早教活动选早教班的时候,要特别注意这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