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清明节的意义,不仅在于祭奠和扫墓,我觉得,更多的是一个家庭、一个家族的历史传承,它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庭共同的记忆,促进家庭成员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2.
今天的天气依然很好,阳光明媚、惠风和畅,和往年一样,我们回到老家,给郑祖扫墓。人员组合还和过去一样,老、中、青三代,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老当益壮,孩子们青春活泼,一路上欢声笑语,连成一片。爷爷和孩子们讲起了他爸爸的故事,大伯也给大家说起了他记忆中的爷爷,那是一位和蔼可亲的老人家,满头银发,满脸红光,他最喜欢喝茶,也喜欢吃肉,喜欢和孩子们开各种玩笑,他捕鱼、牧牛、养鸭、种田...,样样精通,靠自己的勤劳和双手,养活了一大家人。
我们很多人虽然没有见过祖爷爷,但是在爷爷奶奶和大伯他们的描述中,我们也知道了这样一位慈祥的老人家。
3.
城市里的孩子,没有干过农活,清明扫墓,顺带需要砍除杂草、修整墓地、培上新土,孩子们热情高涨、兴致勃勃,可惜都不是干活的能手,虽然一个个都长得人高马大,但是显得笨手笨脚,顾此失彼,这时候,就轮到爷爷大显身手了,他为孩子们示范锄头、砍刀、簸箕的使用方法,讲到激动处,老人家不惜高龄,以身作则、亲身示范,聪明的孩子们,倒是一学就会的,大家忙的不亦乐乎,出了一身大汗,也学到了学校课堂上没有教过的农活课。
拜祭完祖宗,爷爷带我们来到他以后要安息的墓地看看,豁达开朗的老人家,教我们认识了什么是生,什么是死,什么是永恒,什么是宇宙的一瞬间,他教导我们要珍惜所有,感恩生活。
4.
下山的时候,经过一个地方,是老家全村人共用的供水池。对于这个地方,老郑有很骄傲的感情。前几年,政府将村里的这块地,卖给一个生产日用品的化工厂,其中包括这个供水池,因为关系到全村人的生活用水问题,村民们不同意政府这么做,双方僵持了很久,后来,老郑在城里,通过各种关系进行斡旋,又从专业的角度,分析不能将供水池划给开发商的理由,最终,村民们取得了胜利。所以,每年清明节经过这个地方,老郑都会把这个故事讲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