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为什么要重视需求

来自《一年顶十年》

这篇文章,猫叔的意思是在你报课之前最好知道自己需要什么。

根据自己需要什么,就去学什么。

结合自身和我观察到的现象,

我想到了两种不同的报课学习模式,

第1个是盲目的报课模式,

这样的模式,是根据感觉来报课。

觉得这个课有用,甚至是被营销词激发了需求。

但是要真正的把这份需求明确的表达出来,比较难以做到。

第二种就是像猫叔说的,明确自己要什么,才去报课。

当然,如果你本身就是第1种报课模式,

但是学着学着,想要转变成第2种模式,这也是可以的。

你不妨在你正在学的这门课上,尝试着回答以下几个问题。

1.这门课嗯,老师他说可以解决我什么问题?

2.老师教的东西,是如何解决我的问题?

3.我是否需要解决这个问题?

4.我解决问题了吗?没有解决的原因是什么?

我们毕竟是为了改变而付费,不是为了知识而付费。

以上的话题暂时说到这,那么换一个视角。

如果我是做课的老师,你会怎么设计营销?怎么设计交付?

我的初步理解是,我们不可避免用营销,来刺激用户的感受,一般用户做决定,80%是被情感影响的。

不过交付有三种,

第1种是客户发现白白花钱,囤了课却没有改变

第2种,客户收获了认知,情绪价值被满足,也有一些改变。

至少心态变好了,行动力变强了,

但是要问他真正有什么结果,他答不上来。

这一种其,实是当今大部分知识付费的学员的情况,因为真正的拿到比较显著的结果,这结果可以被展现,其实是不太容易的。

第三种,客户情绪价值被满足,同时也拿到了结果。

其中第3种是要追求的这样子,但是也得接受所有只能做到第2层或者大部分学员做到第2层,而第1种是坚决要避免的。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