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把鼓风机佩奇给了孙子,一家终于团圆了。
中国人就讲究个喜庆、圆满,无论这一年有多忙碌,在外过得是否辛苦,有没有挣到钱,年底了,在这个团圆的日子,都要回家过年。
腊月二十八,还有两天就是除夕了,还没回家的你是否已经在路上?
小时候,每到过年,最开心的莫过于孩子们,农村的年味儿总是最浓最重的,家家热气腾腾,香气弥漫,那是记忆中年的味道,是大年夜幸福得睡不着觉的味道。如今,时代变了,过年仿佛成了心头过不去的坎儿,不能回家、回不了家、有家不能回的五味杂陈,只有腊月二十八还没回家的你懂......
小时候,过年是赶大集
母亲早早起床做好了饭,打发孩子们吃完自己好出去赶集,年底了,年货还没备齐,吃的用的,在各种摊位上总能找到。孩子们不管不顾,只想着集上那些好看好玩好吃的玩意儿,三五结对,有他们快乐的影子。
小时候,过年是贴对联
父亲会在三十儿这天早早刷好了墙,过了晌午便搬来梯子,与邻居苏叔一起贴对联。孩子们在下面看着听着,都紧着自己能帮忙做点儿什么。母亲将熬好的浆糊端来,孩子们更是兴奋得不得了,哪怕帮不上忙,只能在旁边看着。
小时候,过年是穿新衣
小时候家里姐妹多,衣服总是姐姐穿了妹妹穿,哥哥穿了弟弟穿,也只有过年的时候才会有新衣服穿,孩子们手里举着各式灯笼,走路用跳的,嘴里哼着“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那场景,再不是现在随时可以穿上新衣服的孩子们能够体会的。
小时候,过年是放鞭炮
那时候没有空气污染,环保仿佛连句口号都算不上。过年喜庆,鞭炮怎能少得了!男孩子们多会拿着火柴盒般大小的鞭炮盒子,里边的小炮用力往地上一甩便炸开了,总会吓得胆小的女孩哭了鼻子。夜晚,一直到12点,鞭炮的噼里啪啦总会响个不停。
小时候,过年是包饺子
北方人爱吃面食,逢年过节,怎能少得了饺子!饺子,寓意新旧交替、辞旧迎新,样子又像元宝,来年财源滚滚。大家围坐在一起,比着赛着看谁包的饺子好看,小孩子不会包,最喜欢拿着擀面杖凑热闹,揉块面团捏个小猪、小虫的,那场景也是一年到头不多见的。
小时候,过年是串亲戚
母亲总是唠叨女孩子不爱出门,过年了,总是要出去串门走亲戚的。拎着大包小包的礼品,坐着二八自行车,跟父亲母亲一起去串亲戚。老一辈的观念里,孩子识字多算术对便是好,还好自己还算是给父母争了脸,即便有人问“考得怎么样?”也不用过于担心。
小时候,过年是逛庙会
农村老家逢年过节多有庙会,“大神儿”讲,公公娘娘也是要过节的呀!给了供礼,讨一碗“健康长寿”粥总是可以的。庙会上最集人气的莫过于舞龙舞狮,热热闹闹才叫过年。
天气预报里说,今后这几天都是晴天,好想能下点雪,瑞雪兆丰年!下雪的春节最有味道。
好吃的东西什么时候都能吃到,新衣服什么时候想穿就什么时候买,为了环保新年也变得静悄悄......不是年味淡了,是科技进步、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了。但无论时代如何变迁,过年是万家团圆、举国欢庆的日子,有钱没钱回家过年。
腊月二十八,你回家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