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读得最痛苦的一本书。所有字我都认识,绝大多数意思我也看得明白,然而,合上书,两小时后就忘记了。于是,每次开卷都要往前翻一翻,更悲催的是,反复翻看也是一样的结果。
书名是“哲学 科学 常识”,实际上更多是讲哲学和科学的关系,常识讲的并不多。
先有哲学,后有科学。科学不仅是从哲学生长出来的,开始时,哲学和科学本来就是一回事。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时,哲学包括科学,或者说,当时科学叫做自然哲学,属于哲学的一部分。自伽利略、笛卡尔后,到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近代科学逐渐从自然哲学分离出来。借助数学这一个能够进行长程推论而不失真的工具,逐步壮大,取代了哲学的统治地位。
现代社会,科学几乎统治了所有领域,如同哲学统治古希腊一样。科学通过它所提供的的世界图景改变我们对世界的认识。现在说起科学,它本身已具有排他的正确性、真理性等基本含义。最明白无误表明这一点,莫过于哲学的任务、思维方式都在追求与科学一致。本来,哲学的任务是以理性态度从事经验反思和概念考察,却跑偏了致力于建立普适理论为目标的;本来,哲学是以思辨为思维方式的,却莫名其妙追求实证。
作者认为,科学并不是真理,“科学并不是什么客观知识,而是科学家共同内部谈判的结果”;科学所揭示的是一个没有目的、没有意义的宇宙,它只关心宇宙如何运行,容纳不下“我们的欢愉和悲苦,我们的道德诉求与艺术理想”,只有真,缺少善和美。所以,作者反对科学对真理的霸权,呼吁人文精神。
常识是对寻常事实的认定:水往低处流、太阳东升西落。但是,这些事实有时是错误的。比如,科学告诉我们,鲸鱼同鲨鱼不是一类,而是同老虎一类。当然,现在这个事实已经成为我们的常识,说鲸鱼是鱼类会被笑话,就像在三百年前,说鲸鱼不是鱼类会被笑话一样。
最后,作者认为,哲学是道理之学,现在哲学的任务是回到它的出发点,以理性态度从事经验反思和概念考察,克服常识的片断零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