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周末的读书会放在了周天,我早早吃过饭就开始准备,提前预习了功课,感觉自己有些事不能处理好,所以学习的时候,我把心中的疑惑说给我的练习对象,大咖老师们来听,自己感受一下自己的感受。
原文《最近比较烦》读完,我首先感觉到的是一个焦虑的妈妈,一个遇到事陷在事情里的妈妈,一个需要学会倾听的妈妈……那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怎么做?孩子才能舒服一些呢?
我和唐敏老师的对话,首先感谢唐敏老师对我的包容,我扮演的孩子好任性。我真是好久没有做孩子了,感觉当我给父母说一件事时,我想得到的真的只是倾听,就想我们和闺蜜聊天的那种轻松,但是我们做父母的关心则乱。我们的语言量要少一些,除非孩子征求我们的意见。被家长那种大道理压的喘不过气来。
我和杨丽老师对话,我其实也是很任性的,我就是想得到父母的支持。关于起外号,杨丽老师告诉我们,大声对对方说,“大声点”“再大声点”“再大声点”“真听话”……多说几遍,这样孩子的内心会变得更强大。关于自己没犯错,受牵连,和其他人一起受罚。心里不舒服。杨丽老师举例“株连九族”,当听到这里时,我的心里都笑了。感觉自己遇到的事情都是毛毛雨,不值一提。其次,如果再引导孩子认识到老师有自己职责,比如阳明先生的“十家牌法”,这有助于我们大家共同的进步。最后,我们要做到人前,不下老师的面子,背后可以找老师表达自己的感受。教会孩子,用语言表达自己,而不是用错误的行为。
接下来杨老师又给我们讲述了,如果老师的做法仍然让我们恶心,那我们切记不可讲道理,我们要拉长时间轴,让孩子学会与不喜欢人相处的能力,让孩子拥有向未来的能力。
最后老师们各抒己见,阐述了自己的感受,让我受益匪浅。适度的原则,我们要学会感受对方的感受,要关心这个人,而不是掉在孩子所说的事件,或者孩子的情绪里。对于如何陪伴着,我又有了更深一步的理解,对于孩子的高效陪伴,看到孩子的需求,约定多长时间后,我忙完当下的事,马上来陪你。孩子对待我们的方式,是我们教出来的。曾几何时,我们就是这样对待孩子的。
这是今天晚上的收获,感恩大家的分享,分享的人是最大的受益者。谢谢大家,我爱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