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无数次人生轨迹后,诺拉终于明白:
困住她的,从来不是命运的缺憾,而是画“完美”为牢的自己。
当那座象征无尽可能的图书馆突然崩塌,废墟中的诺拉,心中只有一个疯狂的念头:
重活一次,为自己全然负责。
她奋力抓起笔写下“我活着”,终于重返到本源人生。
在诺拉看来,获救后的世界充满着前所未有的希望。
哥哥乔收到消息立马坐火车赶过来,他甚至还记得为诺拉带上最爱看的《国家地理》杂志。
两人在重逢的拥抱中解除误会,和好如初。
原来乔并非乐队解散不理诺拉,而是失恋的他也过得不如意,深怕诺拉担心。
远在澳洲的伊芷其实并未疏远诺拉,她只是还没找到时间,和诺拉好好聊聊澳洲的新鲜事。
更令人欣喜的是,伊芷计划六月返回英国后就不再远行,可以一直陪伴诺拉了。
身体痊愈的诺拉开始准备钢琴招生的广告。
钢琴店的工作虽然丢了,但热心的老板却为诺拉收了不少学生。
之后,诺拉拜访了生命中的重要导师艾尔姆太太。
艾尔姆太太鼓励自己的话此刻有了新的意义:
“你无须理解人生,你只需活在当下。”
每个人都曾有自己的至暗时刻:
被最信任的人背叛时的撕心裂肺;面对挑战时因恐惧而退缩的软弱;竭尽全力却依然无法挽回的失去。
那些痛苦、绝望和孤独沮丧,从不会奇迹般消失。
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们习惯性选择悔恨与逃避。
但正如海蓝博士所言:
爱上不完美的自己,改变能够改变的,接纳不能改变的。
接纳当下的自己,不是向命运妥协,而是以更清醒的姿态与生活博弈。
当我们学会与平凡的自己握手言和,反而能在裂缝中活出独一无二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