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明心学164――什么是真正的“耻”?
(2020年8月18日15:52)
读《与黄宗贤》一文,对于什么是“耻”又有了新的认识。
阳明先生在文中引用了《中庸》中“知耻近乎勇”一句。并解释为所谓的知耻,是指对自己不能找到自己的“良知”而感到耻辱。对于这种解释,我如果不学习阳明心学还真不知道,真有一种耳目一新之感。
正常理解“知耻近乎勇”中的“知耻”就是知道自己的过错吧。整句的意思就是知道自己的过错以后,才能唤起改过的勇气,激发出改造自我与社会的强大力量。而阳明先生以不能找到良知为耻,就真让人费解了。如果要深思的话,阳明先生独辟蹊径的见解,意义更加深刻,更让人信服。
我们都知道,“耻”是一种丢人的事情。谁也不愿意做丢人的事情,谁也不想做让人认为“耻”的人。比如,说话以不占上风为耻、做事以做不好为耻、在与别人争斗中以不能战胜对方为耻等。正如阳明先生所说“今天好多人以不能说服别人为耻,自己不能凌驾于别人为耻,生气还又不能发脾气为耻,殊不知此数病者,皆是蔽塞自己良知之事,正君子之所宜深耻者。”这些想法其实都是自己的“良知”被迷惑住了,不知道君子真正该以什么为耻。
阳明先生也说,现在反倒以找到真正的良知为耻,真上让人费解。想想也确实如此,别说别人,就我自己来说,我以前就有这种想法,认为说不过人家自己就丢人现眼,做错事了就难过等等。其实只要是凡事从良知之心出发,没有任何的私心杂念,就是毫无自私自利之心,全是为了致良知,就是说不过别人、做错了事情,心里也不会过于难过。因为我心里很坦荡、很清爽,我不是为了自己,我全是为了良知。
因为学习了阳明心学,也正在学习阳明心学,所以现在遇到事情和以前不大一样了,心态确实变化了,逐渐明了了什么是真正的耻?我只是坚信,一切从良知之心出发,做人做事都坚持致良知,我就心坦荡、腰杆硬、勇担当,什么也不怕,说话有底气、做事有力量。
理上明、事上磨、境上练
去私欲、存天理、致良知
明理、立志、践行、印证
做圣贤文化实践的榜样,为社会做出实质性贡献。